如小德這種因為身邊競爭對手成績越來越好,而心生焦慮、尋求改變與突破的球員,并不在少數(shù)。
也就蘭逸飛不太能感同身受地理解這一點。畢竟,他對前路的規(guī)劃早已清晰地不能再清晰。“迷茫”這種情緒,已經(jīng)很久沒在他的心里產(chǎn)生過了。
1、拿到年終大師杯冠軍,鎖定2008年年度世界第二或第三;
(在且僅在自己大師杯奪冠、費德勒小組未出線的情況下晉升世界第二)
2、好好在蒙特卡洛度過休賽期,讓系統(tǒng)徹底晉升為【高階】,保持住健康的身體;
3、蓄一波力,認真打好2009年賽季初的比賽,爭取衛(wèi)冕澳網(wǎng)冠軍。
這三條中期規(guī)劃,始終在蘭逸飛的心底躺著。
至于短期規(guī)劃——自然也是有的,現(xiàn)世界第三從來不閑著,也從來不做無用功。
在小組賽第一輪接受羅迪克的挑戰(zhàn)前幾天(角色地位反轉了,安迪!),蘭逸飛一直在鞏固自己的9.0分發(fā)球,還在琢磨怎么學習穆雷的腳步移動。
沒錯,底線移動這一塊,蘭逸飛一直都有8.5以上的評分,它算是起步階段的功勛技能。
但隨著成績與排名的不斷上漲,底線移動能力的進步卻明顯偏慢了。
皮爾曼教練組不是沒注意到這個隱患,甚至還提出了多種訓練思路去嘗試著解決該問題。最終得出的結論卻只有一個:
蘭逸飛的個人打球習慣讓他移動天生比同齡人要強上一截,卻也直接導致他很難采用更加靈活、高效的步伐移動方式。
“小子,你自己沒感覺出來嗎?你自認為更合理的步伐,大多違背了你自身的習慣,而且是你根深蒂固的習慣。”
威廉曾經(jīng)毫不客氣地勸誡蘭逸飛暫緩對步伐的改進。
“不是不贊同你打磨技術,只是在移動這塊,你不落后哪個對手,為什么非要糾結于這種投入產(chǎn)出比低的事情呢?”
蘭逸飛當時沒額外表示什么,實際卻從未被說服過。
——甚至于,還真讓他接近找到解決途徑了。
實在是人比人,氣死人。
“墊步起步+交叉步+正手開放式擊球+交叉步復位再接墊步。嗯,這套正手能學的點很清晰,就是墊步的銜接。”
蘭逸飛把所有心得盡皆錄入系統(tǒng)當中,內心當中浮現(xiàn)出穆雷曾經(jīng)在美網(wǎng)上的矯健步伐。
毫不夸張地說,這位英國小子就憑一手墊步,覆蓋了球場95%的區(qū)域,并且防住了不少來自蘭逸飛的殺招。
隨后,他又如實錄入了英國人在其他處理球階段常用的步伐策略(感謝數(shù)據(jù)分析師小姐姐)。
“第二種,反手位專用,墊步+前交叉+開放式擊球。被動時很好用的樣子。”
“第三種,側身進攻專用,后交叉步+半開放式擊球+滑步復位。Emmm,滑步仍然是我的老大難領域之一啊。”
“先不管,看第四種吧,正手進攻。墊步+前交叉+上步式擊球,這個我在行。”
“第五種,接發(fā)球。上步+墊步+迎前接發(fā)+復位。”
“第六種,發(fā)球留守底線。蹬地上步+右腳制動+后跳墊步還原。”
“第七種,發(fā)球上網(wǎng),沖刺跑+變異墊步,呵。”
整理資料到這里,蘭逸飛的關注點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些許變化。系統(tǒng)能不能給出Copy方案,不重要,世界第三只覺得穆雷這些步伐策略,當真有點意思。
而且,其中的核心,大抵不過“墊步”二字,這恰巧是蘭逸飛以往沒怎么著重練的部分(練的不多,但也是步伐核心,而且已經(jīng)不弱了)。
于是,蘭逸飛干脆繼續(xù)往下看。
“8,防守前場球,沖刺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