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的來說,阿霖算是個喜歡湊熱鬧的主兒,雖然有些時候她也愿意一個人待著,但該湊熱鬧的時候她一定會興致勃勃地參與進去,哪怕只是當個觀眾。比如說現在,她就杵著下巴骨,好整以暇地看著王府里一眾丫頭小廝們進進出出,忙忙碌碌,為七夕節乞巧做準備。
七夕的重頭戲主要在女兒家的身上,因為傳說中織女的手藝極巧,能織出云彩一般美麗的無縫天衣。為了使自己也能擁有織女一般的巧手,在少女之間,遂發展出了一種“穿針乞巧”的習俗。阿霖看著一個小丫鬟手里端著的針線,只能望洋興嘆,這個她是真的沒有天賦。回想她小時候,阿娘教她女紅的經歷,簡直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拼著把一雙手扎成篩子也要把繡品完工的勁兒,總算七歪八扭繡出了一朵她最喜歡的紫藤花,歡天喜地拿去給阿娘看,結果阿娘哭笑不得地問她繡的是不是紫菜葉?這紫菜葉就紫菜葉吧,還是被風雨摧殘過的紫菜葉!而乞巧用的針就分雙眼、五孔、七孔、九孔之多,她可不想再被這些針挨個扎上一遍,趕緊走開了。
溜到廚房門口,被一陣香味兒吸引了過去。只見案板上放著油、面、糖、蜜等原材料,廚娘正帶著兩個打下手的小丫鬟將發面團放入具有梨子、茄子、石榴、蘋果、小雞、金魚、蟹蝦等各種花形圖案的木模中。
一個眼尖的小丫鬟看見了阿霖,脆生生地喊她“霖姑娘,快進來呀,來嘗嘗我們做的巧果!”這小丫鬟的性子活潑機靈,阿霖覺得很是討喜,立刻竄了過去,小丫鬟遞了一個炸得金黃的巧果給她。阿霖掂著那兔子形的小點心問道“你說這個點心叫什么來著,巧果嗎?好可愛的名字啊!”
那廚娘年紀稍長,手上麻利地揉著面團,笑著道“巧果啊,就是乞巧果子,這種油炸小點心品種很多,有些地方又稱之為“笑靨兒”或“果實花樣”,姑娘一定知道鵲橋吧?這“巧”和“橋”一個念法,所以啊,人們就認為在七月七這天吃巧果,不僅能幫助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而且自己的心愿也能通過“巧”橋來實現。”
“是啊、是啊!”那小丫鬟立刻接過話頭,“相傳很久以前,有一位姑娘叫小巧,她非常同情牛郎和織女的凄美愛情,于是在每年的七夕之夜都會做一種精致的小點心,焚香供奉,希望牛郎和織女能在天上相見。當地的土地公被小巧的誠心所感動,將此事匯報到了天庭。玉帝礙于天規無法赦免牛郎織女,但是被小巧的心意打動,于是令月老牽線,促成了小巧的美滿姻緣。”說道這里,阿霖覺得小丫鬟的眼里都要冒出桃心來了,只見小姑娘繼續眉飛色舞道,“此后啊,小巧和意中人廝守一生,夫妻不離不棄,和和美美,多讓人羨慕啊!你說是吧霖姑娘?”阿霖點著頭道“所以你們也向小巧學習,在每年的七夕制作這些形狀各異的小點心,祈求姻緣美滿,幸福一生。”心里不由感慨——多么可愛的小丫鬟,多么單純美好的愿望啊!這么可愛又有來頭的果子,她都不忍心吃了!
阿霖看到,有些巧果還被點染為七色,有的以紅色點染,用長線穿成串,尾端系著沙果或花布,掛于壁間,即是裝飾又可零食,還可以串成一環掛在小兒項間取樂。小丫鬟告訴她,相傳七夕節晚上,婦人小童將巧果拋擲屋背,會有喜鵲銜去搭橋,讓牛郎織女夜渡銀河相會。
“緱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學癡牛騃女。風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欲去。”阿霖一聽這聲音就知道是墨染宸來了,回過頭拿了一串巧果準備往他脖子上掛。墨染宸看著她孩子氣的笑容,抓住她的手,拿過巧果掛在了她的脖子上“走,我帶你去看燈會!”
原來不知不覺中,天色已經暗了下來,小丫鬟看著兩人離去的背影,感嘆“王爺和霖姑娘真是一對璧人啊,真真讓人羨慕!”廚娘戳了一下她的腦門兒,留下一個白色的面粉印子“你個小丫頭片子著什么急,別光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