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戲曲音樂節,可以說圓滿成功。
盡管,最終的劉偉和安宛如演唱的那首《北京一夜》是否夠資格作為壓軸,依然存在爭議。
不少人覺得,《北京一夜》雖然也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作品,但是比起“歌劇”式的曲神和詞王的合作的《絕世紅顏》來,還是差了一些深度。
但是卻沒有人懷疑這是一首好歌。
而這本身也就足夠了。
戲曲音樂節的成功,組委會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立刻宣布,未來華國戲曲音樂節,將會每年舉辦一次。
而另外一邊,戲曲音樂節最后的戲曲音樂盛典的作品。
很快地,就在各大音樂平臺上架。
而很理所當然的,戲曲音樂節上產出的出自名家們的作品,霸榜了。
之所以說理所當然,是因為,戲曲音樂節本身舉辦的很成功,而衡量一個音樂節是否成功。
自然要靠作品說話,本屆戲曲音樂節,誕生了十幾首全新的戲曲音樂作品。
而要知道在這之前,放眼全華國華語樂壇,都拿不出這么多首戲曲音樂。
戲曲元素的流行音樂,相比起其他的流行音樂來,本身無論是創作還是演唱者的門檻都相對比較高。
所以,物以稀為貴。
更何況,本屆戲曲音樂節上,出手的無一不是詞曲大家。
作品更是一首比一首精彩。
這一屆戲曲音樂節,堪稱華語樂壇的一場盛宴。
因為參與者的陣容之豪華,絕對堪稱絕頂。
來自島國的曲神,來生明一,就不用多說了,多年都沒有出新作的,來生明一,這一次破天荒地出手了,而且還是兩次,實際上,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來生明一出手了三次。
而同樣的,來自大馬的神經刀,張丹,以及李家坡的頂級詞曲人李又容,這些雖然對于國內的很多人來說,都比較陌生。
但是只要提起他們創作的某一些歌曲,很快地就能讓人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那首歌啊!
沒辦法,詞曲作家,畢竟不是歌手,不是明星,正常情況下,除非是像胡碩和邱旭陽這樣的頂級大咖,亦或者是陳知賢這樣的,傳奇新人,否則的話,大多數時候,聽歌的歌迷是不會太在意填詞作曲一欄寫的名字是誰的。
詞曲作家,說白了,是靠才華吃飯。
陳知賢他們,根本不需要去討好大眾。
這一點和歌手明星是截然不同的。
然后國內方面,也同樣的大咖云集,公認的華語樂壇的兩座大山,胡碩和邱旭陽,以及孫三淼,魏珊珊等人,還有陳知賢這樣的新晉詞曲界的新星,可以說,幾乎很難再有哪個音樂節能夠敢說能聚集這么多業界頂級大牛了。
所以,戲曲音樂節消息傳出之后,很多樂壇的歌手,都紛紛調整了發新歌的日期。
沒辦法,誰也不愿意去和胡碩這些大佬們去撞檔期。
那不是勇氣,是頭鐵。
更何況,還不止胡碩邱旭陽這兩座大山。
結果,戲曲音樂節空前的成功之后,那些調整了發歌檔期的歌手,都是紛紛松了口氣。
再一看新歌排行榜上,沒有任何意外的,戲曲音樂節上的十幾首歌,直接霸榜了。
倒不是說,所有的戲曲音樂節產出的歌曲,都是真的那么牛,而是因為,集群效應。
之前大家畢竟比較少接觸戲曲元素的音樂作品,而這一次,戲曲音樂節,將戲曲元素的流行音樂這個概念給推廣了出去。
自然而然地,會讓歌迷們產生對這個全新類別的歌曲的好奇心。
所以自然是水漲船高。
但是,再一看新歌排行榜,很多人又都有些驚訝了。
為什么驚訝?
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