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歌王》開始遭遇收視率滑鐵盧,雖然相對于普通的綜藝而言,《全能歌王》的收視率其實還算可以。
但是這樣的收視率顯然無法達到藍天衛視的預期。
事實上,主要還是看和誰比,《全能歌王》矮個里拔將軍,絕對是足夠的。
雖然說外界的評價并不高,但是收視率還是相當不錯的。
但是如果和《我是歌手》比的話,那就差的太多了。
和《全能歌王》高開低走不同的是,《我是歌手》可以說一路平推,目前已經接近第一季的尾聲了。
收視率卻是越來越高,而最終總決賽,《我是歌手》絕對能夠拿到一個令業內震驚的收視率。
對于明湖來說,今年顯然是大收獲的一年。
三個綜藝,除開《我愛記歌詞》,相對來說只能算是二三線綜藝,但是這個節目,卻還可以再做很長時間,而且關鍵是,這個節目的成本,真的很低。
然后是《非誠勿擾》,這個節目的投資回報率其實才是最高的,而且這個節目,雖然收視率并沒有那么拔尖,但是卻穩健的很,而且一旦有爆點,就能讓收視率猛漲一撥,目前來說,在民生類節目當中,絕對可以說是首屈一指的。
最后就是《我是歌手》這個節目了。
這個節目其實算上投資回報率,和《非誠勿擾》肯定是不能比的。
而且《我是歌手》這種節目,一季十二三期,頂多加一兩期就已經頂天了,可是《非誠勿擾》不同,這個節目,理論上,幾乎可以一直做下去。
成本方面《我是歌手》也是最高的,但是影響力,同樣的也是《我是歌手》最大。
而《我是歌手》的收益,不僅僅如此,因為是音樂類節目,節目當中會出現大量的翻唱歌曲,而這些歌曲都是買了版權的,但是這個版權卻是以《我是歌手》節目組的名義購買的,最后授權給歌手演唱。
再加上,歌手演唱,宣傳的渠道也是《我是歌手》這個平臺,所以,歌曲的銷售方面,是《我是歌手》平臺和歌手們共同享有的,這本身也是一條收益渠道,而且這筆收益會是長期的收益。
與此同時,罵戰綜藝也開始走下坡路,漸漸地,回歸理性,說白了,還是在于,這些罵戰,都太沒有水平,為了罵而罵,觀眾一開始會覺得新奇,但是時間久了,大家就會厭煩了。
為此,整個綜藝圈也算是回歸了理性,罵人的雖然還有,但是卻沒有之前那么瘋狂了。
不過,明湖因為三大綜藝,招聘了大量的人員,《非誠勿擾》和《我愛記歌詞》這種節目,其實是很多電視節目制作公司,最喜歡的。
因為這種節目,可以長期的做下去。
如此,招的人,就可以一直工作下去。
但是《我是歌手》這樣的節目,卻是不行,節目一季制作完了,就算還有后續的一些工作,比如演唱會之類的,但是其實也用不到原來的那么多人了。
那么問題就來了,這些人怎么辦?難道干等著?
這也是為什么后來越來越多的節目制作公司倒閉的原因所在。
一方面,人工成本是必然需要關注和重視的。
節目制作公司和電視臺不同,電視臺大多都是有編制的,作為公立的官方機構,他們內部本身也有大量的項目,或大或小,所以根本不需要擔心人工浪費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