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明有些錯愕,他沒想到,這個陳知賢,居然這么......到底是“大言不慚”,還是真的“才華橫溢”?
居然還給了兩個選擇。
“陳老師你覺得我該選哪個好?”劉華明反而把皮球又踢了過來。
陳知賢笑了道:“如果劉主任是央視節目制作中心主任,那我建議選擇第一個!”
劉華明倒是也不惱,而是越發地好奇地問道:“為何?”
陳知賢嘆了口氣道:“因為劉主任怕是很難保住這個節目的主導權!”
“你確定?”劉華明眉頭微蹙問道。
“我確定!”陳知賢說道。
想到前世那個節目的影響力,說實話,陳知賢都覺得,如果他把創意拋出來,劉華明肯定是保不住這樣的節目的。
綜合頻道肯定會率先搶過去,因為那個節目,以其說是節目,倒不如說是一個表彰大會,或者說是一個極具社會影響力的大會!
而其中會涉及到的人和事,他們也絕對不會假手他人。
因為一個不好,反而會適得其反。
再一個,那個項目,就算是陳知賢自己做,說實話,倒是可以做,但是格局卻肯定會小很多,甚至可能只會非常局限!
其實陳知賢也有些猶豫,因為,那個創意,其實就是《感動華國》系列節目。
這種節目,前世到了后來,其實影響力反而一年不如一年。
因為其中摻雜了很多其他的東西,沒有最初的時候的那么純粹了。
比如最初的時候,大多都是民眾能夠明白,理解,真正的被感動的人物。
因為最初的時候,《感動華國人物評選》實際上,參選的和評選出來的都是一些“小人物”!事件也都是一些能輕易地就讓普通大眾明白,并且為之感動的事跡,比如救火英雄,比如見義勇為,比如支教老師,等等,他們都是社會上的“小人物”,但是這些人的事跡,卻更容易讓人理解,也會被感動到。
因為他們所做的事情,或許在影響力方面,只局限于本職業,幫助或者影響到的人和事也只是小部分,或許你可以說他們的貢獻不如后來參加評選的那些人,但是對于普通的大眾來說,卻會讓他們很難真的被感動到!
這就是為什么到了后面,小人物還有一部分,但是更多的卻是一些其他方面的人選,一些讓很多民眾看了,都有些無法理解的人物。
不是說這些人不配,而是因為,這個節目,本身初衷是面向大眾的,可是結果卻變成了官方表彰大會的類型。
其實這個節目,從本質上來說,的確可以說質量越來越高,囊括的人也越來越廣,可是單純地從節目出發,卻是遠遠沒有早年那么大的影響力了。
當然了,這些暫且按下不表,單純地從節目的制作難度上來說,其實不難。
但是要做出影響力,卻是千難萬難。
因為,這明顯的在某些方面,絕對可以說是弘揚社會正能量的。
可以說官方絕對會非常欣賞這樣的節目,但是同樣的,他們也會希望,這種節目,能夠有更大的意義。
而且,這種節目,一開始評選的方式可能不會那么的復雜,甚至可能直接都可以通過網絡進行評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