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工程開展之后,眾人很快的就進入到了狀態。
首先是三十六個一百公里深的巖井,這個最簡單,隨手煉制了一套鉆洞的法器,十來分鐘就完成了打洞工作。
金丹期強勁法力催動之下,巖層和豆腐沒什么差別,幾個鉆頭輕易,無聲的鉆進了巖層。
切削出來的石屑被一股無形的勁力抓取,送到海島之外一處空坪當中。
打洞完成,稍后的紋刻靈紋,進行加固的工作稍麻煩了一些。
雖然都是最簡單的靈紋,但架不住數量多,一通下來,也還是花了姜皓等人幾天時間。
而稍后的將三十六個巖井聯通,灌注材料,銘刻銘文,繪制陣法的事情,更是花了不少時間。
而中間在改造過程當中,幾個人商議著,又對計劃做了不少更改,甚至將預設的幾個法陣都給改了。
原本按照鐵緣的計劃,在這一層當中,銘刻一些簡單的固化法陣,設置好一些傳輸通道就行。
不過稍后當中,幾個人商量著,最后獨創出來一種靈植法陣。
這種法陣根植在一種能夠通過生長,來不斷強化自身靈紋,最后甚至達到顯化靈圖的效果的靈植之上,他們汲取了這種靈植的特性,設置成法陣,然后大量灌注這種靈植相關的萃取液進去,陣法能夠不斷的汲取這種萃取液,來強化陣法所加固著的巖壁。
換一句話說,這種巖壁本身會不斷的被法陣替換質地,不斷生長,不斷的強化質地。
眾人將這種法陣用作骨架支撐。
同時也用作外壁材料,試圖通過法陣,將這一層的巖壁,進行固化。
固化完成,隨著時間流逝,最終的,整個海島根基,就將變成一種另外的靈植本體。
也仗著金丹期的修為,第一期工程雖然比海島改造要麻煩了數倍不止,但是卻沒花幾年就將基礎架構完成。
架構完成,之后,便是將海島當中的一些資源培植進行轉移,擴充。
而這點卻有些急不來了。
植物性資源姜皓在仙靈空間里面培植,基本上要多少就有多少,晉升金丹之后,仙靈空間大小又擴大了十數倍,原本就堆積了許多的資源,現在堆積的更加嚴重了。
而海島當中培植的資源,大抵都是動物性的資源。
比如說螭龍,玉蟬一類。
縱使里面大量的食料都可以自行培育,加速其生長,不過催化速度并不快。
和仙靈空間那種速度幾乎沒有可比性。
而對此,姜皓等人也并不急,晉升金丹之后,理論上,他們能熬到五千年劫,到現在他們還有幾千年好折騰,不急。
不僅不急,眾人的日常還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悠哉了下來。
連著的,在紫藤花花園當中聚會,商議事情的頻率也多了起來。
也是靜極思動。
幾個人商量著,最后還是暗搓搓的在海島上,將神秘組織的折騰起來了,原本基本上就是一個空殼的神秘組織,現在逐漸的開始走向臺面,和外界接觸。
因為身處海外,接觸到的自然也都是一些海外散修。
同時的,因為對朝廷當中的信息掌握比較清楚,眾人至少在組織層面,和朝廷修士接觸較少。
也是這般穩定了十來年,海坊當中逐漸的出現了一個散修聚集地。
也沒有其他什么原因,只是因為里面多了一個丹坊。
丹坊當中各種修行類的材料,丹藥,基本上都有,而且要價十分公道。
依托著這點,大量的真散修,假散修不斷的聚集過來。
一些得到了消失的仙道愛好者探聽到一些消息,也不遠千里,尋仙而來。
行走間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