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天見敵軍在多番打擊之下聲勢變得更大起來。
看起來短時間內是萬沒有撤退的打算了。
“很好!哥就是喜歡這么硬剛的銀!”
葉天在心中說道。
“命令鳥銃手們開始投擲鐵蒺藜,成串、成面投擲,快速投擲!不要吝惜!”
“朕倒要看看,就算你們騎兵多,即使你們沖到了陣前,又能怎么樣?”
“不還得全都下馬受死?”
命令一下,成箱的鐵蒺藜被打開。
這些成箱建制的鐵蒺藜和弓箭一樣均是被間隔放置,不但好運,也十分好取出。
鳥銃手們每五人一隊,每一隊平均兩箱,每箱五十串鐵蒺藜,也即是這五千鳥銃手們要每人平均投擲二十串,總共十萬串鐵蒺藜到前線去。
別以為這十萬串鐵蒺藜,相較于近十萬騎兵來說只是杯水車薪、小菜一碟,可以輕松被越過去。
按明制每串有六枚鐵蒺藜,這便是六十萬枚鐵蒺藜!
鋪撒在陣前,不僅有深度還有廣度!
這就像是在長矛盾牌方陣前方,設置了一道如同現代的防跑車裝置,也就是俗稱的阻車器、破胎器。
其作用當然就是阻擋清軍鐵騎的沖鋒,只要帶頭的戰馬被刺倒臥草,后面的戰馬要么減速,要么也會跟著一起臥草。
其最不濟也算是相當于一個減速帶,只要騎兵沖力下降,那清軍沖殺的威力也會跟著降一個檔次。
僅數十息,六十萬枚鐵蒺藜潑撒完畢!
對于葉天來說,由他主導設計訓練出的龜殼大陣,到了此時此刻才算是顯露出它的廬山真面目。
在葉天的設計中,其實還有個豪華版本。
那就是把戚式偏廂車頂在龜殼大陣的最前面,在其后布上一排或兩排鳥銃手,再在后面布置長矛兵,以此類推,和當前的三叉戟陣布局基本一致。
最后在豪華版龜殼大陣的最外圍撒上成片的鐵蒺藜。
注意,是分兩層,里層成串,外層則是那種零散的鐵蒺藜,這樣應對敵軍突襲十分有效。
不過這種陣型只適合野外作戰,面對當前這些侵入關內的清軍,也這樣擺陣的話,怕是一點都引不起對方的食欲。
到時候若是敵方掉頭跑了,這葉天找誰說理去?
這就如同在足球場上踢球,辛辛苦苦擺的防守大巴,就等著對方進來廢腿。
可對面一見我方這陣勢,不玩進攻改玩控球了,那教練和球員不都得個個吐血?
清軍這邊,面對漫天蓋地鐵蒺藜的突襲,不斷有戰馬臥草、倒地、翻滾。
雖然為后來的騎兵做了墊腳石,但沖前的騎兵已然變成了步兵,而且還是跛()腳步兵。
鐵蒺藜的減速帶作用十分奏效,可以說是大獲成功!
滿清鐵騎興師動眾而來,卻在陣前被來了個緊急制動,何不快哉?
接陣雙方基本又回到了相對平衡的對戰狀態,而且還是明軍這邊略有優勢。
雖然敵軍那邊人多,但卻不能在第一時間就沖破三叉戟陣。
兩軍對壘,清軍的騎兵們多數都被迫下馬變成了步兵。
他們很快發現,只要躬著身,壓低身形,是完全可以躲開最外圍長矛陣的直接攻擊的。
就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一個個沖至盾牌陣前,想著要以眾人之力一舉打開一個缺口出來。
不過,他們又怎么能想的到。
對于近身作戰,葉天也是成體系的做過相關的預案和訓練。
面對烏泱泱的步兵沖擊,三叉戟陣最前排的盾牌手便將盾牌外側朝上,放倒在地。
沖至最前的清軍這才發現,這些盾牌手身披的都是重甲裝備,儼然一副重甲步兵的模樣,抽出佩刀,個個都能稱得上天兵天將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