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到了二十頭豬和二十頭牛。
那個時代,國內流行的金條有四種規格,按照重量分別是半兩、1兩、5兩和10兩,其中1兩的叫“小黃魚”,10兩的叫“大黃魚”。那時的一斤是16兩,1兩的“小黃魚”重31.25克。
按照那時的物價水平,一根“小黃魚”可以兌換40塊銀元,三根“小黃魚”就足以在京城買個小型的四合院。當時小康之家一個月的生活費大約是15塊銀元,在酒樓好酒好肉地擺上一桌宴席也不過就兩三塊銀元。
這次打據點繳獲來的金條每根就有100克,比三根“小黃魚”加一起還要重,而且黃金成色也非常不錯,純度更高,十根金條整整兌換了1200塊銀元。這些錢買了豬和牛后還剩不少,楊秀芹把豬和牛送回趙家峪村后,又啟程去買了一大群雞鴨,讓人用籬笆圍了個院子把這些雞鴨混合進之前那些小雞小鴨群眾,養了起來。
同時,這次打據點繳獲的還有一千斤大米和一千斤面粉,這些糧食在這年頭可都是精糧細糧,比尋常人吃的這些粗糧金貴多了。可王承柱知道,這些糧食都是小鬼子搜刮來的民脂民膏,顯然小鬼子就是伙食好,營養足,身體素質要比八路軍強上很多,
雖然打了一場勝仗得到了這么多好東西,但獨立團終歸比不上小鬼子的后勤補給部隊,要是把這些細糧都給戰士們享用了,不到一個月就能消耗完,所以,糧食應該是多多益善,于是王承柱又向趙剛打報告,申請把這些糧食全部換成了粗糧。
趙剛知道情況后,對王承柱是大為贊賞,甚至還長嘆地說:我怎么就沒想到,柱子,好樣的!
就這樣,有了趙剛這個大政委的拍板后,這兩千斤的細糧,足足換來了六千多斤粗糧。
王承柱如此煞費苦心,就是為了給大家改善生活,要想搞訓練,戰士們的營養一定要跟上。這時期八路軍戰士為什么肉搏戰打不過鬼子,個個都面黃肌瘦的,就這樣的身體素質還怎么打得過那些身強力壯的鬼子?
我的團長李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