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當戰后修正的時候,王承柱便讓張大彪聯合其他兩個營長把各自編制都如實地報上來。是的,現在一個營有兩三千人,都相當于一個團了,這樣龐大的編制很不適合營級編制,必須要分割出來,一個營搞成三個營才行。
所以,這兩天時間里,王承柱一直都在忙活著這件事情,王承柱將一營的一千多人分成了兩個營,二營也是分成了兩個營,三營依然如此。
原本三個營都有兩三千人的,只是因為打了平安縣城之后,各部都有了傷亡,所以便把戰死的同志去掉了,受傷的同志現在還在療傷,王承柱沒打算他們康復之后回到原來的營地,而是等他們傷好了之后,再另行組成營級的編制。
這顯然是最好的處理方式。
這樣一來,獨立團就有了六個營!
六個步兵營,一個炮兵連,一個騎兵連!外加各個團級直屬機關單位,王承柱精打細算下來,人數已經達到七千四百多人!
這個字數出現的時候,王承柱還以為是自己的數學出現了問題!畢竟,這個字數是王承柱將那些戰死的同志和受傷的戰士都給劃去了,劃去了整整兩千多人!怎么最后還算下來,還冒出了這么多人?難道說打平安縣城的時候,獨立團正規軍已經有了接近九千多快上萬的規模?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王承柱再檢查一遍才知道,原來是經過了這次平安縣城的戰斗之后,一些地方武裝都已經被打得零零散散,很多地方武裝之前就是因為發展過于龐大,并沒有一個穩定的小根據地作為聯絡。
他們協助獨立團攻打平安縣城戰斗結束了之后,都見識了獨立團的厲害之處,所以紛紛想要進入獨立團的正規編制中。
一般來說,這種擴充編制要上報上級,但因為自從鬼子大掃蕩之后,上級對擴充部隊沒有太大的苛刻,所以獨立團下轄的三個營長都覺得人多力量大,再加上他們打完仗也沒有個安穩的落腳點,最后便將他們都以招兵的方式納入各自編制當中。
到底誰出的這個主意?王承柱徹查下來才知道是張大彪挑的大旗,按照張大彪的話來說:反正獨立團現在都這么多人,也不在乎更多,看看人家358團楚云飛的編制就有五千多人,咱們獨立團要在晉西北混下去,怎么也得整個萬人團吧?
我的團長李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