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社會現象叫圈地自萌,說的是某些不適合到處宣傳的事物,受眾群體就在圈子里自嗨,比如此時還沒有成熟的飯圈文化。
而還有一種現象與之類似,是適合宣傳的事物,卻因為極高的門檻只能有少部分人在圈內欣賞——我們姑且叫它被動的圈地自萌好了。
這兩種現象都有一個共同特征就是,圈子里的人因為一直持續關注某種事物,會產生一種全世界都在討論這種事物的錯覺——比如粉絲眼中的某個偶像,還比如陽春白雪的古典音樂。圈內熱火朝天,實際上圈外歲月靜好。
關注古典音樂的人,今天過后大概率會聽說一個名字——江超。
當江超的演奏結束后,一個評委激動地站了起來,是那個一頭銀發的評委,一個看上去就是藝術家的老人。
“好!”老藝術家由衷贊嘆“毫不夸張的說,這是我在國內聽過最有肖邦味道的演奏之一了!小伙子,江超對嗎?能不能介紹一下自己?”
江超對觀眾輕輕鞠了一躬,才淡笑著說“我來自千河省,現在正在讀高三。”
“哦?是今年藝考嗎,有心儀的學校了嗎?”老藝術家問。
江超搖搖頭“目前沒有這個打算,我想參加普通高考。”
一言既出,現場不少人露出意外的表情。
老藝術家忍不住露出疑惑不解的表情“普通高考?”在他看來,江超在鋼琴上的造詣,如果參加普通高考不是屈才了嗎?
沉默了片刻,老藝術家嘆了口氣“年輕人,我是華東音樂學院鋼琴系的院長,如果你今后改變主意了,你可以聯系我。”
江超猶豫了一下,點點頭。
接下來其他選手繼續登臺演奏,但已經完全無法影響江超第一名的成績。
第二輪比賽結束,江超再次以第一名的成績順利晉級。
賽后,近藤優美在后臺對江超豎起了大拇指“真的太棒了!”
江超淺淺一笑。
……
德州國際鋼琴大賽華國分賽區的賽程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但絕大多數觀眾是不會了解到的,實際上絕大多數人根本連肖獎賽、柴獎賽、德獎賽這種古典鋼琴頂尖賽事的名字都沒有聽過。
而在古典鋼琴音樂圈內,就是另一番光景了。
一些論壇上出現了江超第二輪的比賽視頻。
一般關注古典音樂的群體素質比較高,判斷事物的標準也會更加客觀理性,底下的留言大都正面。
“極高的完成度,幾乎無可挑剔。”
“今年出來的新人?很不錯啊!
”
“啊,我好像被他圈粉了!”
也有人饞的是江超的顏。
“我就在現場,真人比視頻還帥!”
“是我心目中的鋼琴王子。”
當然還是少不了爭議。一個帖子說“真的很棒!我覺得他有機會成為下一個朗朗或者李云迪!”
然后就出現了反對的聲音“客觀地講,比起朗朗和云總還是差遠了吧?朗朗拿小柴獎才多少歲?云總在他這個年級更是拿到肖獎名震歐美了!”
但大多數帖子還是鼓勵和充滿希冀的。
“說實話,這一屆德賽我覺得咱們華國有可能破零!”
“希望他成為第一個拿到德賽第一名的華人!”
德州國際鋼琴大賽的評判相對其他同層次的比賽更加嚴格,華人至今還未在德獎上有過出色的名次。不知不覺,許多關注德獎賽的人注意到了這次唯一有希望前往漂亮國參賽的華人江超。
只是,目前才進行了兩輪比賽,江超的水平究竟如何還需要更多的演奏來證明。
少數人的關注……目前也僅僅是關注罷了。
……
“女兒,你關注這次的德獎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