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過去了,無人飛船傳回的數據。
已經讓木星觀測小組的成員人數擴大了幾倍,即使是這么多人來跟進工作,后續傳回的數據依然無法得到很好的處理。
肖軍和官天確定了最開始的原始數據,進行集中深度解讀。
結果依然是無法找到任何地外文明的信息。
肖軍決定,從以往的記錄數據中找到突破點,他再次將視野聚焦在以往發生的重大事件上。
一條以往的記錄數據引起了肖軍的注意。
2009年,澳大利亞一位業余天文愛好者,凌晨利用自家后院的反射式望遠鏡,發現木星被彗星或者小行星撞擊,在木星表面留下地球般大小的撞擊痕跡。
美國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在證實了這個發現,并證實木星在過去相當短一段時間內,再次遭遇其他星體撞擊。
使木星南極附近落下黑色疤斑,撞擊處上空的木星大氣層,出現一個地球大小的空洞。
調取了以往的太空記錄,木星被撞擊后,表面留在空洞的記錄還有幾起,都留在了當時的被撞位置的記錄及照片。
肖軍找到當時的記錄人也獲得了當事人的確認。
再次對比現在飛船傳回的數據,這些位置都恢復了原狀,似乎這些傷疤已經痊愈,而且沒有留下任何疤痕。
這期間,調出的大紅斑數據顯示,它似乎沒有受到過任何影響。
肖軍更加的疑問,他去找到了林覺遠。
“林老,我知道地球上的颶風或者臺風不能完全拿來和木星來對比,但是木星的大紅斑現在來看也是需要能量來維持的。”
“對于地球的風暴來說,氣候溫度的變化會影響風暴的走向。”
“特別是記憶中有幾個臺風一起生成時,臺風會互相吸收能力,對對方造成影響。”
“現在我們找到了以前木星的撞擊記錄,撞擊產生的黑洞稍小于大紅斑的體積,但是撞擊造成的沖擊力及引起的風暴一定不小。”
“現在來看,當時的大紅斑沒有發生任何變化,您是如何看待這個事情?”
“肖軍,這個問題我以前也有注意到過,但是因為沒有確定的數據所以沒有深入去研究。”
“你現在提到的這個疑問的確值得懷疑,就好像我們不知道大紅斑為什么不像地球的風暴只能短暫存在一樣。”
“對于大紅斑為什么不受其他因素影響我們也缺少研究的材料。以往曾經有過用水體模擬的情況,我們可以從這個角度做一下嘗試。”
林覺遠把肖軍帶到一個流體實驗室,他們將水底放入熒光顏料,讓水體開始高速旋轉起來。
熒光顏料開始從水底升起,水面上開始出現類似大紅斑一樣的漩渦。
通過模擬調整水速,這個漩渦居然也可以停留一段時間。
這時從水底另一側注入另一種顏色的顏料,也開始在水面產生漩渦。
可是不一會,兩個漩渦最終旋轉到一起。
又進行了多次的實驗,無論是設計的多么巧妙,即使將兩個漩渦分設在很遠的距離,最后在水池中還是會有相互影響。
因為他們用到的水體還是受到相互的影響,肖軍有點想放棄了。
他對實驗模擬的情況還是不滿意,因為他和林覺遠開始的疑慮一樣,模擬的環境并不代表真實的環境。
用水體來模擬和木星現在的觀察數據都差距很大,更不要說在這個巨大差距基礎上進行的實驗。
最后,林覺遠還是決定和官天結合,用他們以前的天體模擬模型,設計一套木星風暴模擬模型。
這次兩人的優勢再次得到充分的發揮,以前在天體模型優化的那種默契感覺再次體現在這次合作上。
兩人設計了一套堪稱完美的模型,用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