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精心的準備,林覺遠開始正式執行原材料開發項目。
環月衛星的成功發射,特別是建立起與月球基地直接通訊的聯系,一下子解決了以往月球背面通訊不暢的難題。
根據林覺遠的判斷,要找的原材料,應該是存在最大的隕石坑底部。
月球基地的工作組人員,分成三個小隊,分別直指月球背面的三大月海區域核心東海、莫斯科海和智海。
隊員們穿上特制的宇航服,搭乘月球基地的飛船。
飛船上裝載著改造的探測車的降落艙,在月球衛星的引導下,三個降落艙,分別落在三個月海的核心區域。
降落艙安全著落后,小隊人員出倉,將探測車開了出來。
林覺遠在地面的大月球控制艙,開啟了實時通訊視頻,進行著現場的指揮。
雖然早有相關的信息基礎,但是直面月球背面的畫面,還是讓大家驚嘆不已。
因為月球背面相對正面來說,受到了更多的隕石撞擊。
背面的表層相對正面來說,要崎嶇不平的多,畫面中三個小隊的人員,開始進行地面的探索。
林覺遠仔細觀察著畫面,太空中以往月球基地畫面上,那顆巨大的藍色的星球沒有了。
的確,月球的背面一樣是永遠看不到地球的。
按照衛星的實時指示,探測車各自開始向三個月海最低處開動。
沒有任何參照的環境,讓人感到了絲絲寒意。
還好,衛星的指示實時在更新,能夠讓人一個參考。
在開始找尋原材料之前,大家已經有了心理預期。
這次的原材料收集的過程,可能會很漫長。
因為渡波文明只是給出了材料暫時在地球上沒有,這種材料在整個太陽系都比較稀少。
離地球最近的可能取材點,就在月球背面這樣一個不是完全肯定的信息。
即使渡波文明繼續提到,這種原料本身就是一種密度較大的晶體,在月球表面上找尋起來是比較容易的。
但是如何容易的找到,卻沒有直接告知,還得依靠實際探索來一步步的發現。
降落艙根據定位,已經落在月海的最底部位置。
三個小隊的隊員,分別駕駛著探測車,將降落艙周邊的幾公里范圍都搜索了個遍,卻沒有任何的發現,探測暫時陷入了停滯期。
林覺遠讓自己的小組再三核對了月海的所有數據,再次確認了降落艙的落點沒有任何問題,的確都是在各自月海的最底部位置。
林覺遠再次發出指令,所有的探測車尾部開始裝上了一個特殊的裝置,就類似地球上犁地的工具。
進行這個設置,正是小組討論的結果。
大家基本同意林覺遠開始對原材料在隕石坑最底部的判斷。
因為月球大氣稀薄,所以原材料落在月球上,應該是長期的暴露在外的。
但是有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停的有小行星撞擊月球,而撞擊可能會造成月球表面的沖擊。
沖擊著巖石細粒四處飄散,億萬年的這種變化,還是會將原材料覆蓋起來,但是應該不會被覆蓋的太深。
設計的這種類似地球犁地的工具,就是想通過它們將薄薄的巖石細粒層犁開,讓被覆蓋的原材料再次重見天日。
探測車再次啟動,帶著犁地的工具。
林覺遠透過屏幕來看,三個小隊就好像是月球的農夫,在辛勤的耕種。
所有人在默默祈禱,希望能夠有個好收成。
月海中實時畫面被實時傳送的同時,環月衛星還是傳回整個高空的俯視圖。
如同很多年前,人類在月球高空看到的月球背面的那種形容一樣。
這個角度看它,像是一個長滿麻子的臉,坑坑洼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