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可的父親,江正宏,是蓉城一家大型國企的中層經理。知道寶貝女兒今天要邀請同學到家里過周末,江正宏昨天就讓秘書把車洗了個干干凈凈,今天一下班就趕緊往女兒學校趕。
接上曾墨一行三人,便往郊外的家里趕。
而江小可母親,許萍,則是蓉城一所大學的教師,今天下午沒課,便早早在家里做起了自己的拿手菜,用來招待女兒的同學。
這次交流活動,作為家長的他們自然知道,也非常支持女兒能夠結交新朋友。
“曾校長,請坐,老江,快把你的大紅袍拿出來。”
一開始兩口子還好奇,怎么交流的學生還把家長帶來了,女兒一說才知道,對方居然是校長,鳳凰中學可不是籍籍無名,上萬人的大學校,但從經濟實力上講,這所私立中學的校長,恐怕資產都上十億了,而起鳳凰中學的重本率還不低于蓉城四中。
“還用你說,我早就泡好了,小可,帶熊栗同學去玩你們的,我陪曾校長聊聊天,吃飯了叫你們。”
此時的曾墨終于從暈車的狀態中緩解過來,喝了一杯茶,輕松不少,和江正宏攀談起來。
兩人都是家長,聊的話題,自然也是教育問題。
一聊起來,曾墨便發現了差距,別看江小可家住在郊外的普通小區里,江正宏開的也是老款沃爾沃,但是父母對江小可的教育投資,著實恐怖。
江小可今年和熊栗一樣大,十六歲上高二,下半年升高三。
但是從江小可從七歲開始到現在,已經去過了二十多個國家,今年寒假,許萍還帶著江小可去了英國,參觀了牛津劍橋等知名學府,這是視野差距。
其次,江小可從小學開始,便有各種興趣愛好。去年去深市參加拉丁舞比賽獲獎,大提琴師從名師,網球也打得相當好,這段時間還愛上了馬術。
無奈的江正宏多方打聽,才知道城南有個新開的馬場,帶著江小可去學習馬術。
就這,兩口子還抱怨,江小可不學無術,參加奧林匹克競賽,沒拿到名次。
而當曾墨問到江小可以后的規劃時,才知道,江小可根本就不會參加國內的高考,而是參加下半年的alevel考試(相當于英國高考),直接申請英國大學。
“唉,初中畢業就開始做兩手準備了,今年的aleve考得好,就去英國,要是考不好,就定下心來高考,讀國內的大學。”
這就是中產階級家庭,能夠為自己的孩子,更多的選擇和渠道。
而鳳凰中學的孩子,還停留在高考的世界,如果他們高考考不好,他們將別無選擇。
但這又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當年江正宏也是出生農村,靠著高考去了石油大學,工作的時候考研讀博,在讀博期間認識了自己妻子許萍,一步步走到今天,積累了現在的資源。
當年江正宏讀高中的時候,靠著饅頭和咸菜考上了大學,現在他想讓自己孩子少吃些苦,這并沒有錯。
所謂的教育資源不平衡,只是各個家庭的資源累積程度不同而已。如果身在底層,不想著如何去提升自己,為下一代累積資源,那只會被越來越多的人超越。
當然,拆遷戶是例外。
周末兩天,曾墨都和江小可家人待在一起,兜里揣著個筆記本,時不時會拿出來記一筆,也不知道他在想啥。
時間一晃,來到三月中旬,為期一個月的交流活動,正式宣告結束。
蓉城四中為鳳凰中學的交換學生,舉行了歡送儀式,儀式上,不少學生都心情沉重。
“熊栗,回去了記得給我打電話,還有,這是我爸媽送你的網球拍,這是我送你的鋼筆,這是”
禮堂里,熊栗和江小可互相交換著禮物,說著說著,兩個姑娘就抱在了一起。
相同的場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