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他們捐錢,也可以授封土地,但對其要克制。
如此一來,好處有二,其一,既然大王篤定此戰(zhàn)能勝,那將會有大片楚國土地納入我秦,為了有利歸治,必要從關(guān)中諸地,遷徙黔首,但若行封賞,勛貴們必定是蜂擁而至,則可為大王省去遷徙黔首一事。
其二,公勛乃是虛職,唯有土地,才是實(shí)也,獎勵土地,秦國勛貴們必定人人向往,此次糧草,可一應(yīng)俱全。
其三,許山東商人楚國土地,商人趨利,得了好處,必是擁護(hù)我秦在楚地之治,利于安定。”
這是什么,捐官,還是賣官,還是附贈土地?
不過,辦法是個好辦法。
尤其是對山東商人這一招,商人們賺取的是天下之財(cái),若能將他們和秦國捆綁,那他們之財(cái),也必會有秦國一份。
只是這樣一來,會令貴族坐大,為了避免他們影響朝政,這日后要將貴族和秦吏區(qū)分開來,讓貴族就只能是一個地主。
這些年來,秦國東征西討,攻城略地,若要這些地方安定,都需得遷移秦人過去,巴蜀兩郡經(jīng)營這么久,還容易出亂子,正是因?yàn)槿鄙偾厝耍y以同化當(dāng)?shù)厥献濉?
興建天府王城,遷徙十萬洛邑國人過去,嬴蕩正是為此所慮,獎勵土地給貴族,順便也給秦國解決了一個大麻煩。
繼續(xù)閱讀,后面更精彩!
但這樣一來,就又有一個問題了,勛貴們可不是智力殘疾,現(xiàn)在土地還是楚國的,寡人這空手套白狼的舉動,他們能相信嗎?
“對楚一戰(zhàn),我秦國眾臣,還有將軍們,都有必勝的信念,可這些貴族們,不給他們一點(diǎn)實(shí)際的好處,能讓他們相信嗎,難道治戶令還有一策?”
秦王嘿嘿一笑。
公輸楠也靜靜地望著秦王,只是他的面色,忽然間愧疚起來。
唔,無故愧疚,這讓嬴蕩有種不好的預(yù)感。
“臣是有一計(jì),大王在秦國還有不少封地,可許諾勛貴們,若是對楚國戰(zhàn)敗,大王可將自己封地兌給他們,如此,則勛貴再無疑問!”
嬴蕩一時(shí)無語。
好啊,又是在算計(jì)寡人,有這樣忠心為國的臣子,可真是寡人之幸!
向壽神情驚疑,看一下秦王,又看一下公輸楠,眼神似乎在說,這樣會算的臣子,還真是少見。
秦國立國,乃在周孝王時(shí),此時(shí)大周分封,秦國也分封,秦國之土地,公族占據(jù)了一部分,其余的都分了出去。
后來商鞅變法,行土地改革,從此不再分土裂君,而是直接由國府,封戶到民,省去了中間的環(huán)節(jié),完成了土地變法。
受此影響,秦王名下的土地,也是在日益減少,若是再許諾出去,或許寡人就成天下最窮的王了。
唉,寡人為了一戰(zhàn)能勝,是將自己都賭上去了。
“好計(jì)策,就依此計(jì)行事,籌措軍需,寡人就全權(quán)交由治戶令來做。”
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秦王要糧草,他公輸楠總不能硬變出來吧,此刻見到秦王答應(yīng),有了辦法,立時(shí)大喜。
“臣遵令,大王有此雄心,是臣子之福,大王遲早要做這天下的王。”
秦王答應(yīng)得爽快,公輸楠高興得連拍馬屁。
解決了糧食來源,那剩下的就是所需多少數(shù)量了,這要他和向壽去算。
還有一事情,也壓在秦王心頭。
對楚國用兵,秦國該出多少,實(shí)際又能出多少,白起雖是戰(zhàn)神,但畢竟年少,第一次統(tǒng)率如此大軍,派遣何人為副將,能不能做到服眾,最起碼,向壽這個上將軍有沒有意見呢,這些事情,都需要和他商議一番了。
秦王轉(zhuǎn)身,說向了向壽。
我在秦國做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