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天氣正好。
楚,壽春宮中。
楚王正與令尹景鯉,坐于高臺之上,品茗納涼。
左右有侍女舞扇,前方有舞姬動人,好不愜意!
這上好的茶葉,就出自夷陵之地,經過了秦人的炒制,有一種獨特的香味,羋槐納悶了,以前怎么就沒有察覺,夷陵竟然還會有這樣的事物。
齊趙攻燕,秦王攻韓,今年一開年,天下就面臨諸多大事。
兩個月前,韓國使者張翠,曾來壽春,請求于楚國發兵,救援韓國。
楚國已經遷都壽春了,壽春的西北方,就是新鄭,所以這韓國,是秦楚兩國間的一道屏障,最后的一道屏障。
說實話,羋槐的心中,很有援助韓國的想法,自他即位以來,他就有攻秦之心,只是這些年來,越來越弱罷了。
去年,秦楚聯盟,秦王以父尊之,這讓他很受用,回到壽春后,楚王威名大振,楚國各地,無不有向王之心。
其后,秦王又出謀劃策,令子蘭和唐昧兩人,去攻伐百越,開辟南海之地,這一路上攻城拔地,無往而不利,要不是因為這些好處,他真就要援韓了。
現在,他又聽說秦王的都督,率軍二十萬,將新鄭圍住,沒鼎一戰,秦國又殲韓人五萬大軍,此時此刻,韓國有滅國之威。
這讓羋槐的心,又躁動起來了,韓國嘛,還是留著好。
“大王,昨日傳來消息,公子大軍,已抵達南海,然而,百越之地,缺少教化,不少氏族,還須得繼續征伐,所取城邑,也須得大軍鎮守,因此,公子上書提議,暫不歸師,且在百越修筑南海、桂林二城。
再從南海開辟北上的海路,以秦人之策,大造船只,登于會稽,令我楚人,有南下捷徑,三年之內,良田可定,教化能開,城邑方安,再行歸軍,還有秦白駒一軍,也上報秦王,當留之鎮守!”
子蘭暫不歸師的事,先說給了景鯉,景鯉又借今日之機,說給楚王。
對于子蘭的把戲,景鯉心中還是有數的,不過嘛,這樣也好,誰讓他擁戴的人是子蘭呢。
楚國對百越之地的征伐,在很早之前,就已經進行過了,只是那里多山少人,又難以統治,才將所有的注意力,都轉移到北方中原去了。
現在子蘭不歸,景鯉也著實好奇,這百越真的就這么好嗎?
他不知道的是,秦大農司的水稻,可以一年三熟,以秦國的教化和治理,百越真的可以很好。
聽聞此話,楚王面上表現出了不悅。
“哼,城池修筑,何止三年,多則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也是有可能,難道這百越千里之地,都是子蘭的封地嗎?”
他才是楚國的王,只有他才可以賜封地。
景鯉不慌不忙,微微一笑,他早有計議。
“大王莫要著急,且看看那秦王會如何,秦王素知百越形勢,秦國不也留了白駒一軍在南海,公子之言,不無道理也。
況且,眾多公子中,唯獨子蘭,最喜大王,他豈能有不歸之心,大王再細想,若是大王令下,令公子歸國,可那秦人不歸,又該如何呢?”
被景鯉這么一說,倒是真讓羋槐信了幾分。
對于秦人嘛,要說他一點戒備都沒有,那是不可能的,秦王英武,麾下戰卒,盡皆忠心秦王,將軍孟期,更是關中氏族,他的根都在關中。
只要秦王令下,白駒必定歸來,白駒不來,這一定是秦王想要將南海據為己有。
“若是秦人有此心,我等該當如何呢?”
景鯉再次笑笑。
“回大王,秦軍不過兩萬,我則前前后后,去了十萬,南海百越,是楚人之地,城池修筑,當為楚城,各地氏族,當遵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