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出現(xiàn)了安全隱患,小丁決定讓工地施工的工人們優(yōu)先修建院墻,他打算將這三十多畝地與后面的小山丘,全部用圍墻圍起來,這樣,外人就不會輕易進到他家來了。
小山那邊的施工已經(jīng)快要接近尾聲,只是山腰處蓄水池那里出現(xiàn)了一個問題。盡管工人們費了不少的力氣在山腰那里挖掘了一個池子,但是當(dāng)泉水引過來之后,大家才發(fā)現(xiàn),這個水池居然無法蓄水。泉水流進坑內(nèi)后,就都滲入了地下。
山腰這里不似山腳下那邊,山腳那邊的地下有山石,挖了蓄水池后,水不會滲入到地下。而山腰這里的地下幾乎全都是沃土,十分松軟,根本無法蓄住水。
牛二叔曾想過,在坑底鋪上一層石塊,只是石塊之間仍是有縫隙,依然無法有效蓄水。
小丁聽了牛二叔的匯報,也皺緊了眉頭。他知道,這個問題如果在后世,根本就不是問題。因為后世有水泥,只需用水泥將石縫之間抹平即可。
看來是時候該研究一下如何制造水泥了。
小丁穿越前曾在網(wǎng)上見過原始水泥的配方,主要有四種原料組成石灰、黏土、鐵礦渣、石膏。只是小丁并不知道這四種原料的調(diào)配比例。這四種原料的前三種,小丁覺得都應(yīng)該容易得到,只有石膏,他卻不知道應(yīng)該去哪里能夠找到。
不過,小丁猜測,配置水泥之所以摻入石膏,應(yīng)該是為了加快水泥凝固的速度,所以他打算只用前三種原料調(diào)配一下試試。沒有石膏,無非就是凝固的時間慢一些而已。
前三種材料中的石灰,可以去附近的山上找找,找到石灰石運回來煅燒一下,再磨成粉就可以了,至于黏土,很容易,他家蓋房用的黏土就是在后村后的山根附近挖來的。而鐵礦渣呢,可以去一些鐵匠鋪收集。
小丁跟隨牛二叔來到小山山腰處,見這個蓄水池挖得還真不小,方圓足有五六丈。這么大的一個水池,完全可以在里面養(yǎng)魚了。
池底和池邊都已經(jīng)鋪上了石塊,但泉水流進池子后,依然順著石縫滲入到了泥土里??磥?,研制水泥的事情已經(jīng)迫在眉睫了。
小丁立即讓牛二叔安排人手,一部分去挖黏土,一部分跟隨他去村子附近的山中尋找石灰石。
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村南的那條小山脈上,小丁與工人們發(fā)現(xiàn)了石灰石。小丁讓工人們將這些石灰石開采下來,用獨輪手推車運往家中。
緊接著,挖黏土的工人那邊又有意外消息傳了過來,他們發(fā)現(xiàn)了一種黑色的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