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州知州的公文到來,令洛水關帥府大廳里的眾人為之一震,眾人都在心里問,又有什么消息到來呢?
高婉君命人將公文呈上來,打開一看,這才清楚。
原來雍州知州周嗣遠收到前線發回的戰報后,得知前線大獲全勝,已經攻下洛水關后,心下大喜。這兩天他又收到朝廷指示,說大宋國已經與大夏國達成了協議,就此罷兵休戰,無需再向大夏國境內進兵了。也收到了朝廷任命黃文龍為戍邊統帥的公文,因此,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善后工作。
既然不用打仗了,那么新招募的那些新兵就沒有必要繼續養著了。此次招募的數量極大,要養這么好幾萬的新兵,是需要大量軍餉的。戰事結束,朝廷肯定不會再撥軍餉下來,僅靠雍州的收入,是養不起這么多新兵的。
所以,周嗣遠寫下公文,讓黃文龍和魯陽等首領,留下戍邊部隊后,將新招募的新兵們全部帶回雍州,然后集體遣散。
同時,周嗣遠還命令黃文龍,將此次戰役過程中,所有有功之人的名單都要報上去,并要帶回雍州,前去領賞。
看完公文,大家心里都長舒一口氣,仗總算徹底打完了。眼看年底,大家都希望著春節回家過團圓年呢。
料理好洛水關的一切,紀公公和高婉君決定明日一早起兵回京。黃文龍命魯陽、費文、卞鴻泰帶領鄉兵和部分新兵回雍州。他自己以后則要一直留在洛水關戍邊了。
因為有圣旨,小丁無奈也只得跟隨高婉君的大軍一起進京。而趙來喜、范三胖、趙虎幾人則跟著魯陽的部隊回雍州等待遣散即可。
第二天一早,大軍開拔,紀公公與高婉君的禁軍部隊回京都也是要經過雍州城的,因此,與魯陽、費文的部隊走同一路線。
近兩萬禁軍,加上一萬多的鄉兵隊伍,浩浩蕩蕩直奔雍州城而去。
小丁騎馬跟在隊伍之中,放眼望向兩旁幾經戰火洗禮的村鎮,回想這一個多月的戰事,心中感慨萬千。
從剛開始的一名小兵到現在,他這些天里所看到最多的,就是戰爭的殘酷,說戰場上的人命如草芥,一點都不夸張。每一次沖鋒,都會有一批人如同割韭菜一樣被放倒,而倒下去的每一名士兵,背后可能都會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可是,他們卻再也回不去了。
因為戰爭,百姓們流離失所;因為戰爭,戰士們拋尸疆場;因為戰爭,無數個家庭破滅……
小丁暗自慶幸自己命大,沒有戰死在疆場之上。同時他又想起了自己的便宜老爹田大寶,當初田大寶能夠活著回去已經是萬幸了,與性命相比,丟掉半條腿又算得了什么!
想起家人,小丁便又打起了退堂鼓,其實他內心之中,對于什么進京領賞,根本興不起半點興趣。他只想快點回家,與家人團聚,與家人一起過年。對于皇上所說的賞賜,他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
然而有圣旨在先,小丁也不敢抗旨不尊。雖然他身為現代人,根本不屑古人的那套忠君思想,但他也知道,在古代社會里,皇帝就是老大,誰都得罪不起的,誰要是敢抗旨,那是要被殺頭的,自己的這小胳膊終究是擰不過大腿的。
所以,即使他內心里百般不愿意進京,卻也是毫無辦法,只得跟著大部隊一起前往京都中州城。
途徑定邊城的時候,楊縣令親自出城迎接。大部隊只是在定邊城稍稍整頓了一下,便又繼續上路。
楊縣令對于眾位將領那是千恩萬謝,感恩戴德!要不是這些兵將們誓死堅守定邊城,定邊城早已如云中郡、九原郡那樣慘遭荼毒了。他楊縣令說不定也早已曝尸荒野了呢。
所以,楊縣令不僅提前為兵將們準備好了茶酒,還特意準備了不少干糧分兵士們供他們路上充饑。在大家分手之時,不少百姓們也紛紛出城相送,楊縣令更是依依不舍,帶人送出很遠后,仍然站在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