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趙士蓀、太尉郜閣俅這種核心的人物給捉了起來。
宋寅梓當著眾大臣的面,說出來宋寅定害死老皇帝宋垕霆的經過,此時的宋寅定還沒有被帶走,聽宋寅梓當眾說出他的罪行,他也感覺到有些后悔,不該害死自己的父皇,因此一言不發。
眾大臣聽完之后,唏噓不已,那些當初反對宋寅定的人,早就猜出老皇帝之死其中必有蹊蹺。臉上全都是一副“你看,正如當初我所料的那樣吧”這種表情。
那些中立派們,就比較淡然,他們之前雖也有懷疑,倒也沒敢過多懷疑,本就是打著明哲保身的立場,當初他們就兩邊都不參與,也不多言。所以,今天他們見宋寅定失了勢,而宋寅梓掌了權,卻也依然安若磐石,不為所動。誰知道哪天宋寅梓會不會失勢呢,所以還是誰的馬屁都不拍的比較好。
那些當初曾經擁護過宋寅定的大臣們,則是一臉驚訝的表情,他們這些人,平時多是以趙士蓀和郜閣俅為馬首是瞻,這二人怎么說,他們就跟著怎么說。反正趙士蓀和郜閣俅,一個是文官之首,一個掌管朝廷所有軍事之事。都是位高權重之人,自己這些小官,還是抱緊大腿跟著捧臭腳的好,丞相和太尉說要擁立宋寅定當皇帝,那就跟著擁護就是了,“背靠大樹好乘涼”嘛!
至于宋寅定到底適不適合當皇帝,他們這些人根本不會去考慮,只要自己的官還在,就比什么都強,如果丞相和太尉看到自己的馬屁拍的好,說不定在皇帝面前說自己幾句好話,自己的官位或許還能升一升呢!
因此,這些乍一見宋寅定一下子從皇帝變成了階下囚,全都感覺到了震驚。他們今天沒有看到趙士蓀和郜閣俅等幾位平時他們這群人里的核心成員,一個個心里不免都有些打怵,也不知道這次會不會連累到自己。
等宋寅梓講述完了宋寅定的罪狀之后,又特意說明了一下,自己這次發兵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要查明暗害父皇的真相。言外之意就是發兵的目的并非是想要奪取皇位。
但是在場的各位大臣,哪一個不是官場老油條?審時度勢看火候,他們是最擅長了。此時他們還哪里不明白,這明顯就是宋寅梓自己不好意思開口說要當皇帝嘛!要等著大家出頭來推舉他當皇帝呢!
于是大家心照不宣,直接跪倒在地,口中喊道“萬歲萬歲萬萬歲,恭請沐王千歲登基繼位,繼承我朝社稷江山,統領百官,造福百姓!”
宋寅梓一見眾大臣全都跪在自己面前,要求自己登基繼位,心中也是有少許飄飄然的,要說他心里沒有當皇帝的想法,那純是瞎扯。他當初聽從小丁的建議,主動請纓去剿滅交州王的反叛,目的就是為了讓老皇帝封他做太子,日后好接替皇位。只不過后來卻出了宋寅定的這個變故,自己沒有機會去當太子了,現在有了更好的理由直接當皇帝,他心中當然是高興了。
于是,他連忙站起身,伸開兩手,說道“眾愛卿快快平身,小王應下各位美意便是!”
這話說的,好像他當皇帝有多么為難呢。
大臣們站起身來,然后一起商定登基之事。
這皇帝登基可是有固定的禮儀程序的,并不是說當皇帝就成了皇帝了。
宋寅梓讓人把宋寅定和夏妃給繼續帶入偏殿里嚴加看管。
那些被捉進來的大臣們,宋寅梓此時也沒有時間審問他們,便讓人暫時押入天牢,然后交由刑部、大理寺和御史臺進行三堂會審。
大臣們對于皇帝如何登基,早就駕輕就熟,畢竟前不久,眾文武大臣還幫宋寅定給準備了一次登基大典呢。因此他們很快就拿出了一套方案,由禮部和司禮太監互相溝通進行籌備。
自從這些文武官員們走進大殿之后,小丁就一直也沒有參言,他一直站在宋寅梓的旁邊,滿朝眾大臣雖然看到宋寅梓身旁站著一個人,他們有的認識小丁,有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