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丁帶領眾人找到京口城外的泓運船坊,向船坊老板洪浪濤了解了一下當前造船的情況,也看了下洪浪濤所拿出來的那些船只樣式的圖紙。
這些圖紙,都是匡文斌出錢,請來揚州境內那些知名的造船老手,聚集在一起,查閱了眾多前人留下來的資料,才畫出來這些個樣式的圖紙。
大宋國沒有水師,所以要發展水師,都是要參照前人留下來的資料去設計。
前人水軍戰艦的樣式有很多種。
其中包括走舸、橋舡、突冒這種小型快捷的船只;也有斗艦、艨艟這種中型船只;同時,還有艅艎、樓船、三翼、門艦這種大型艦艇。
每種艦艇大小不同,所具備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比如艅艎,又被稱為王舟,船頭裝飾鹢首,通常都是君主或者大軍主帥所乘坐的大型艦艇,在水師中,起指揮船的作用。
而三翼船,通常是指大翼、中翼、小翼三種型號的同類型戰艦,其中大翼相當于陸軍中的重車,中翼相當于路軍中的沖陷車,小翼相當于陸軍中的輕車。
樓船則是因船高首寬,外觀似樓,而得名。因其船大樓高,遠攻近戰皆合宜,故為古代水戰之主力之一。
斗艦和艨艟,都是中型艦艇。斗艦利用帆、槳推進。其甲板和戰棚上設置有女墻,士兵可隱半身。女墻上設有跺口,供射箭用。在戰棚四周還設置有弩窗和四通大開門,便于弓弩手發射箭矢,也便于隱蔽。
艨艟則是以生牛皮蒙背,具有良好的防御性能。船上開弩窗矛穴,具有出擊和還擊敵船的作戰能力。艨艟主要以槳為動力,具有快速航行的性能。
走舸、橋舡、突冒這些都是小型的船只,這些小船都有快捷輕便的特點。多是以槳為動力,選勇猛精銳的士兵劃槳,往返如飛鷗,乘人之所不及,進行襲擊。通常,走舸用于突襲;突冒因為船艏安裝有尖銳的金屬撞角,可以用于沖撞敵船;而橋舡,因體型小速度快,則多用于高速沖陣。
此外,水師還需要配備一定數量用于運輸物資的艚子、鳥舫等貨船,用于及時提供后勤補給。
各種不同類型、不同用途的船艦,互相搭配,便可以組建成一支完備的水師部隊。
這時代里,火藥只有小范圍的使用,并沒有被大范圍的開發和利用。因此,這時代里還沒有火炮這種東西。海面戰爭,也還依然停留在強弓硬弩和戈矛拼刺的階段。
小丁看到這些圖紙,立即就想到了自己之前所設計的大型連珠弩。這種弩箭威力強大,射程遠,如果配備在水師部隊的大船只上,肯定是會勝過普通弓弩的。
不過,這時代的戰船,船幫通常都是用方木制成,又硬又厚,有的戰船上表面甚至還包裹著鐵皮,小丁覺得,即便是大型連珠弩,也照樣射不穿這么厚的船幫的。何況,基本上每一艘戰船上面,都會有垛口或者擋板,有了這樣的防御,弩箭的作用立即就減少了一半以上。
于是,小丁立即就想起了另外一樣古代常用的武器——投石車。投石車在歷史上出現的時間很早,只是,小丁參加過雍州戰場和交州戰場上的兩次戰爭,都沒有見到有人用這種投石車的。
這或許是與投石車不易攜帶有很大關系。投石車通常都是攻城時候使用,利用杠桿作用,將巨大的石塊拋出,砸向城頭,利于攻城。然而,投石車卻十分笨重巨大,不易搬運。同時,投石車所投射的石塊也同樣是笨重之物。
可以設想一下,如果一支部隊在行軍過程中,攜帶著幾十輛如此巨大笨重的投石車,又帶著大量沉重的石塊行軍,估計還沒有走到戰場,士兵們就已經被累死了。
因此,胡人本就善騎射,行軍又極快速,便不屑于使用投石車了。而大宋國的人,多數時候都是在守城,也是不愿意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