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若身著今日姚嬸為她新買的青色布衣,頭發(fā)隨手挽了個髻,站在行知書館門前,看建筑地段就知道做書籍買賣這事利潤不小,無論哪個朝代的都城都是寸土寸金,這書館占地面積約一個大型酒樓的面積,兩層高,四處又都分散著服務(wù)的人員。可見若能在這找到工作,起碼應該溫飽無虞了。
在行知書館中各處轉(zhuǎn)了轉(zhuǎn),樊若沖門口結(jié)賬的掌柜的打了個招呼。“掌柜的,不知您這邊可有什么短工可打?”
“哦?小姑娘看著有些面生,可是近日才到同雄城來呀?”掌柜笑瞇瞇的問。
“嗯,來投奔親戚的,城南鐵匠鋪的李鐵匠是我叔,我瞧著掌柜的這店面可不小,想來應該是需要不少謄錄人員。”樊若也笑呵呵的回
“看來姑娘寫得一手好字?”
“掌柜的這里可有紙張?”剛在書館中轉(zhuǎn)了轉(zhuǎn),雖說不少字樊若并不識得,但這里的字和地球古早時期的字大多形式相似,只是抄寫應是沒什么問題的。
“那不如姑娘就把這科舉必考的齊國通史騰錄一段。”掌柜的說著遞過一本書。
像模像樣的接過書本,樊若一手簪花小楷寫的掌柜贊賞不已。“日后由我行知書館筆墨,抄寫地點隨姑娘方便,若是想在書館抄寫,我們店里有專門的抄書位置,姑娘抄的書我們按照每五頁一文的價格收購。”
“樊若謝過掌柜的!那樊若今日就先在書館抄錄。”樊若心中開懷,今日的糖人定是買的到了。說起來,還要感謝32世紀的教育系統(tǒng),那時人們重視古早文化傳承,毛筆字作為國粹是需要每個中國人自小學習的;各種戲曲也是每個人都會哼唱幾句的,雖說得其精髓不易,但文化傳承勝在傳遞二字。
扭了扭有些酸疼的手腕,今日兩個時辰樊若到手十文錢,美滋滋的走到賣糖人的鋪子旁,樊若遞過兩文錢,“大爺,要兩個糖人。”
“好嘞,不知姑娘可有想淋的圖案,老頭子看看能不能淋出來。”
樊若想了想,眼睛一亮,說“要一個小孩子,頭上是兩個圓發(fā)髻,眼睛圓溜溜,臉蛋也圓溜溜的,其余的您自己發(fā)揮就好。兩個要一樣的。”
左手拿著兩個阿朗版簡化小人,右手拎著同福齋的糕點,樊若走到了鐵匠鋪后門。
“娘,李叔,開門,我回來啦!”樊若把門拍的砰砰響,感覺若是不論離開了父母親人,現(xiàn)在這樣的生活也算是怡然自樂。
“若兒回來了啊”門開了露出了姚嬸的臉,看了看樊若手中提著的東西說“看來今天若兒是找到活計了啊。”
“嗯,就在昨日里李叔說的行知書館,他們那里長期招聘謄抄書目的先生,今日便抄了一會,但我到底失憶了,好多字都是依葫蘆畫瓢的,難免抄的比較慢,所以這活計一日掙的錢也就都在這了。”言罷樊若晃晃手中的糕點,故作憂傷的說。
看著樊若一臉快夸我的得瑟,姚翠華不禁被逗得一笑,“你這丫頭機靈的很,第一日就能掙來吃食了,可比你姚嬸我厲害多了。”
“哈哈哈,娘謬贊,謬贊了。”樊若被夸的身心舒暢,轉(zhuǎn)過身準備找樊朗顯擺一番,卻沒有看到人“娘,阿朗呢?”
“今日你李叔帶他去書院了,阿朗年紀還小,還是要學些安身立命的本事的。”擔心樊若會不開心,姚翠華接著說“若兒你若是也想去書院,明日可以讓李叔帶你一起去。”
“嗨呀,我都年紀這么大了,和一幫小蘿卜頭坐在一起我也會不舒服的,再說現(xiàn)在咱們家銀錢恐怕也并不寬裕,不過現(xiàn)在許多字不認識確是不太方便,等以后阿朗下了學再教給我就是了。”
姚翠華心想這孩子肯定是以為家里沒有錢的,只是他們現(xiàn)在這種情況,生怕暴露行蹤,有再多的錢也是不敢用的,還是得想個別的辦法。“那多麻煩,等你李叔晚上回來了,我還是問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