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之婳是閨閣女兒,卻也知道海寇是什么。之前亂世的時候,海寇曾經也想要上陸,想要搶走一部分地盤,在陸地為王,但被鎮南王府鎮壓了。
所以鎮南王府不僅僅是因為幫著皇上打下了這天下受到百姓的喜愛,也是因為他們攔住了海寇上岸,保衛了百姓的家園。
可現在有人來告訴他們,并非是那樣的。
君昭看到的卻是另一層。
總之,鎮南王的勢力不能在擴大了,必須在南邊撕開一道口子。
他安撫著宴之婳“他的人,我不會傷害的,不過是比誰更沉得住氣罷了。”他現在需要越千那邊的消息。
而且,他之所以沒有直接把越千殺了,是想要收服越千。越千能另那么多人信服和追隨,自然有他的可取之處。
南邊形勢太過復雜,他需要一個有武功高強的人在南邊立起來。他安排文官來了南邊,若是沒有功夫厲害的人的保護,怕是活不長久。
君昭又給黃知府寫了信,前朝余孽的事情,他需要借黃知府之口,把事情捅到鎮南王跟前。
老虎頭上長了虱子,老虎是要把虱子除掉,還是與虱子相伴相存呢,君昭很好奇?
陳蘭到了泰州,就第一時間密會了黃知府。
對于同知大人,陳蘭知道他觸了君昭的霉頭,那就不能在留了。君昭可不是什么酒囊飯袋,陳蘭對于同知夫人的行為只能說無知者無畏。
他之前不是沒有想過要提醒二人收斂一些,但后面想了想,沒有提醒。南邊也有一些毒瘤,若是能夠借君昭的手除去,倒是省了他許多事情。
也可以讓君昭在朝堂上留下一個不好的名聲。一個冷血無情的君王,沒有人會愿意跟隨的。
還可以進一步的表示鎮南王府對他這個太子的尊重和支持。
所以陳蘭同黃知府表明,同知雖然也是他們的人,但相較于同知在他們心中的地位,黃知府更加重要,他們不能讓黃知府在太子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太子睚眥必報,得罪了太子,黃知府日后只怕是無緣京官了,所以為了黃知府,他們決定放棄同知大人,讓黃知府聽從君昭的命令。
黃知府聞言,感激涕零,連連稱自己擔不起他們的信任,恐會辜負他們的信任。
陳蘭就順勢問君昭是如何拉攏黃知府的。
黃知府就如實說了君昭說南邊有舊朝余孽的事情。
陳蘭在拉攏黃知府之前,把他的祖宗十八代都查了個底掉,自然知道黃知府之前的經歷,也知道他對舊朝余孽的怨恨。
他心中暗道君昭狡猾,為了拉攏黃知府,竟然這樣的謊話都說得出來。
陳蘭同黃知府道“黃大人能得太子殿下的賞識自然是好事,我鎮南王府也是為國盡忠、為君分憂的,只是如今的天下是皇上的天下,黃大人若是跟太子一起,我著實有些擔憂。且這舊朝余孽,我敢保證,南邊決計沒有。”
“皇上痛恨舊朝,鎮南王府亦是,我們南地的百姓亦是。當年舊朝覆滅之后,朝廷和鎮南王府可是在暗中又追查了五年,就是為了確保沒有任何的漏網之魚。”
黃知府嘆道“我原本也是不相信的,但太子殿下說他曾經被舊朝余孽給綁架過,也被追殺過。太子殿下如何會騙人呢?”
“太子殿下可有拿出什么證據,證明對方是舊朝余孽?”
“沒有證據,但跟我說了一個地方,那個地方太子殿下曾被綁架過去,他見到了對方,推測出了對方的身份,我是覺得太子沒有必要對我撒謊的。”黃知府表現出一副左右搖擺的態度。
“但我先答應了鎮南王府,自然不好在投靠太子殿下,可陳先生應該知道,舊朝皇室是我永遠的仇人,就是往后死了下了地獄見到我也是要上前桶他們幾刀的。”
陳蘭沉吟道“我能夠理解黃大人的為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