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柳來找宴之婳的這天,京都的朝堂上,鎮南王伏地悲嗆大哭“求皇上為臣做主啊,瓊州知府上報,太子殿下不知為何去了瓊州,在瓊州帶著那些流放的罪民對無辜的百姓大開殺戒。”
鎮南王此言一出,滿朝文武皆震驚。
現在經京都的人都知道太子殿下去了南邊治病,卻不料太子病好的消息沒有聽到,反而聽到了如此駭人聽聞的事情。
君昭之前的名聲本就不好,大家都聽聞他是一個喜怒不定,性子殘暴的人,而相較于君昭那糟糕的名聲,這鎮南王的名聲不知道好了多少,是以鎮南王一說,大家都不曾懷疑君昭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信了鎮南王的話。
許多言官紛紛出列譴責君昭,要求皇上嚴懲君昭。
若是皇上不知道南邊的貓膩,指不定也就順了他們的意,趁機把君昭給圈禁起來,如今的后宮,慢慢的有越來越多的人懷孕,讓皇上龍心大悅,他現在是永遠都不想要皇后和君昭回宮了。
但因為事先知道了南邊的貓膩,高高在上的皇上,瞇著眼睛看著譴責君昭的群臣,心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一番激烈的譴責過后,所有人都伏地高呼“求皇上處置太子殿下。”
竟沒有一個愿意為君昭開口說話之人,皇上看在眼里,莫名的覺得安心。
皇上看著一直未曾開口的宴丞相和成國公“丞相和國公怎么說?”
宴丞相出列行禮過后方才不疾不徐的道“殿下南下是為了治病,如何會去瓊州那等窮山惡水的地方,這其中或許有什么誤會,皇上可派人前去查證,若為事實,在說處置之事。”
成國公也道“老臣覺得丞相言之有理。”
“鎮南王,你可有證據證明在瓊州為惡的是太子。”
鎮南王悲痛無比“有。”
皇上給了張德勝一個眼神,張德勝就從龍椅旁邊,拾級而下,走到鎮南王跟前,鎮南王恭恭敬敬的把證據呈給了張德勝。。
張德勝又捧著證據走到了龍椅一側,將證據呈給皇上。
皇上接過證據,翻開看了看,在聽到鎮南王說君昭在瓊州濫殺無辜的時候尚且平靜無波,叫人看不出情緒的臉上,忽而變得鐵青,熟悉他的人都在知道,他這是在要發怒的邊緣。
鎮南王呈給皇上的證據,是瓊州知府寫的血書,那血書上頭還有許許多多的平民百姓的人手指印,雖然算不得是萬人上書,但按手印的人也不少。
瓊州知府在血書中寫道,太子到了瓊州之后跟那些罪民為伍,然后就伙同那些罪名一起屠殺了瓊州將近一千個無辜的百姓。
他面色鐵青,明明他都成為天下之主了,卻仍然處處受到掣肘。
瓊州知府的背叛,朝臣的逼迫,都讓他十分憤怒。
瓊州知府也是他派過去的人,因為瓊州那樣的流放地很容易出亂子,也為了避免那些罪臣之后跟鎮南王府勾結,或者是被鎮南王府收買,所以才特意安插了自己的人過去。
但今天這封血書,無疑是在告訴他,瓊州知府背叛了他。
而下面的朝臣,見皇上面色鐵青,就兀自揣測,鎮南王給皇上的證據看來是能夠證明太子殿下的確在南邊濫殺無辜。
許多人表示,他們真的不知道君昭是怎么想的,好好的太子他當著不香嗎,非要在他自己快要有弟弟的時候作死。
以前他是皇上的獨苗,皇上對他的許多行為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可現在皇上可不止他一個兒子了。
皇上看著跪在下面的一片人,目光從跪在最前面的鎮南王身上巡視過,緩緩開口“太子枉顧人命,成國公世子明日率二千精兵南下帶太子回京都。”
成瑯出列,抱拳領命“微臣領旨。”
鎮南王卻是立即道“皇上,派成國公世子前去,不妥。”
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