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這一番話,如今看似是在敲打,實則是想要拉攏我,讓我向著他們。假設如他們之意幕世子和舊朝的人不敵太子,往后太子登上高位。可太子一黨登上高位,也就意味著祖父失去了利用價值,只怕會落得個卸磨殺驢的下場。”
“在朝堂上,祖父做的事情,宴丞相也是可以做的。可舊朝的人,是永遠不會用宴丞相的,若非宴丞相通敵開門,他們如何會差點被滅族了。”
若是當真那么簡單,當年皇上三請,給足了他面子,想用他壓一壓宴丞相的風頭,他也就跟著皇上走了。皇上能用他壓制宴丞相,他日他也會落到同宴丞相一樣的下場,他心中十分明白。
而宴丞相在朝堂,勢力龐大,家中的人縱然出仕也會被宴丞相壓得死死的,干脆保存實力不進去朝堂,用一個干干凈凈的身份,直接等舊朝復辟。
姜云貞聞言道“多謝祖父教誨,孫女會銘記于心。”
倒是她因為宴家三房分了出來,就總是忽略了宴之婳跟宴丞相的關系。
青松先生道“你能想通就好,如今頭疼的是招兵的事情。按照了塵大師這么順利的招兵情況,對我們而言,會大大的降低我們的優勢。”
姜云貞點了點頭。
祖孫二人說了一會兒話之后,青松先生就寫了密信要送去南邊,讓他們趁機加緊發動攻勢。
趁著朝廷兵力還沒有集結好,趕緊多攻下幾城。
他把信寫好,讓人送出去。
只是送信的人不一會兒就又帶著信回來了,同青松先生道“先生,這信只怕送不出去了,府外的監視又加強了。”
青松先生想到姜云貞說的,君昭已經知道他跟舊朝往來的事情,心頭有些發沉。
他道“在想想辦法,看看有沒有機會。”
“是。”送信的人拿著信再次離開,去尋找機會。
成瑯他們那邊,已經收到了君昭送過去的信,立即著手準備防守事宜,他們現在的目標就是守著這座城,不能在退一步。
黃錦文和她哥哥黃錦槮偷偷從南邊出來,在路上遇到君昭派去的接應的人,也終于到了京都。
接他們的人直接把他們安排在太子府先住下之后在進宮給君昭復命。
君昭這邊收了消息,就讓人去給宴之婳說一聲。
如今宮里頭管得嚴,宴之婳不好宣黃靜文進宮惹起多余的人的注意,若是舊朝余孽或者鎮南王府的人知道黃錦文他們到了京都,只怕黃大人和黃夫人會有危險,所以宴之婳把小君耀送去廣仁宮,讓皇后幫忙照看著,跟皇后說了一聲就出宮了。
她是太子妃,出入皇宮只要皇后同意了便可。
皇后允準過后,她就帶著喜鵲和大力出宮了。出宮之后也沒有直奔太子府,而是先去看望了宴三夫人,在宴府坐了一會兒,才又去了太子府。
見到黃錦文和黃錦摻,宴之婳先是問候了一番,主要是問候了黃錦文,黃錦摻十分的安靜,宴之婳雖然跟黃錦文多有往來,但跟他實際上不熟。
相互寒暄過后,宴之婳才問黃錦文“現在南邊是什么情況?”
黃錦文道“鎮南王府在南邊的百姓心中頗有地位,南邊的百姓對皇后和朝廷十分不滿,尤其在幕世子舉兵之后,朝廷派人直接跟幕世子對上了,沒有給幕世子任何的說法,皇上也未曾對皇后娘娘做什么,所以……對皇后娘娘也十分的不滿。”
黃錦文話說到后面,有些遲疑,畢竟皇后娘娘是太子的生母是太子妃的婆婆。
鎮南王沒有死的事情,皇后是百口莫辯,這個時候站出去,只能挨罵。所以無論是皇后還是君昭都沒有想過這個時候出面澄清什么,他們都相信,鎮南王不會一直藏頭露尾,總會有重新站出來那一天,那個時候才是為皇后正名的時候。
“聽說幕世子在招兵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