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可能,是可能性很低。另外,他的血液里含有安眠藥的成分,不足以致死,但劑量超標,他死前服用的安眠藥劑量有點大,這可能是造成他猝死的原因之一?!?
違和感從這里才開始出現。
可我思來想去,也沒有找到蹊蹺的地方,尤其是法醫給出的尸檢報告。除了不明原因的猝死之外,這份尸檢報告似乎沒有其他的解釋。
出于保持懷疑的理由,我沒敢輕易下決定,而是去呂明浩的公司進行了一番調查。當然,我沒有調查出誰有謀殺的嫌疑,事實上他的死幾乎不可能存在被謀殺的可能。不過,我還是有了一個新的發現。
呂明浩的主管特意問過我,他的尸檢報告和死亡證明什么時候能下來。
法醫那時其實已經開具了尸檢報告和死亡證明,只不過沒有進行最后的交接。我問他為什么要特意問這個,呂明浩的主管告訴我,呂明浩投了保險,并且是多種保險。主管在得知呂明浩身故后就粗略算了下,他的保險支持理賠的部分保額達到了三百萬。
他投保的時間是一年前,而受益人,則是呂明浩的妻子,張瑩。
這其實并不能算是什么蹊蹺的地方,呂明浩本身就是一名保險推銷員,他購買保險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蹊蹺的是他購買保險的時間。
我查到呂明浩和張瑩的結婚時間,巧合的是,他們正好是在一年前剛結的婚。仔細推算了一下,他購買保險的時間是在他們結婚后的第十五天。
剛剛結婚,呂明浩就買了保險,而這之前他雖然是保險推銷員,卻從來沒有購買過任何一種保險。
當然,這也可以解釋為呂明浩因為面臨結婚而深感責任重大,從而購買保險來保障一旦出現意外后的生活,但對于高額理賠的多份保險,以呂明浩一家的資產而言,又顯得過于奇怪。
我詢問過他們的經濟條件,兩個人只有呂明浩在上班,并且業績不是很突出,另外還要還房貸車貸,光是這些就足夠榨干呂明浩的工資了,多份保險對于他們而言,不但短期內看不到回報收益,反倒更像是一種經濟上的負擔。
有沒有這種可能呢?他購買保險其實不是本意,而是妻子張瑩授意的,目的就是為了騙保。
這就牽扯到了謀殺的嫌疑,可常規尸檢報告卻查不出呂明浩的死因。
我詢問了呂明浩的主管保險的詳情,他給我調來了合同,并且告訴我,這些保險都是張瑩出錢買的。
正當我開始加深對張瑩的懷疑時,主管又主動跟我提及“我知道你在想他們會不會騙保。其實這個問題我也有考慮過,但覺得不大可能。事實上,不僅呂明浩購買了這些保險,他的妻子也投了相同的保險,而且受益人是呂明浩。怎么說呢,這些保險更像是他們送給對方的禮物?!?
我感到有些不可思議“兩個人都投了保險?受益人都是對方?”
“是的。”主管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這的確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騙保的嫌疑,但另加一份保險,他們的經濟負擔反而會更大。考慮到呂明浩的保險是張瑩買的,這對一個沒有工作的家庭主婦而言,是一筆相當巨大的開銷,難道張瑩有什么額外的收入嗎?
我決定對張瑩進行一番調查,同時通知法醫,叫他進行一次更細致的尸檢來確認呂明浩的死因。通過張瑩的個人檔案、人際關系等,我把張瑩的履歷都查了出來。她比呂明浩小 3 歲,后來進入一所學校的護理專業,畢業后就當了護士。在遇見呂明浩之前,她交往過至少四個男朋友,很幸運,我找到了其中的三個。
其中一個是她在大學里交往的學生,另外兩個是她當護士時結識的,一個是生意人,一個是工薪族。無一例外的,這三個交往對象家境都非常好,不是富二代,就是有錢人。
相比之下,呂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