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二十二年二月二十二日,康熙帝頒下大封六宮的圣旨。
由此,康熙帝后宮進行了自康熙帝登基以來的第二次大封,這次大封六宮是康熙年間影響最大、規模最隆重、晉升封賞人數最多的一次,同時此次大封六宮也基本奠定了康熙一朝后宮未來長達十幾年的格局。
貴妃佟佳氏賜封號“明”;庶妃鈕祜祿氏封貴妃,賜封號“溫”;惠嬪納喇氏晉惠妃;宜嬪郭絡羅氏晉宜妃;榮嬪馬佳氏晉榮妃;端嬪董氏晉端妃;庶妃赫舍里氏封嬪,賜封號“僖”;庶妃阿魯特氏封嬪,賜封號“華”;成貴人戴佳氏晉成嬪;布貴人兆佳氏晉布嬪;通貴人那拉氏晉通嬪;庶妃海氏封貴人,賜封號“蘭”;庶妃章佳氏封貴人,賜封號“敏”;庶妃裴氏封貴人;烏雅貴人賜封號“德”;貴人周氏賜封號“肅”;常在衛氏晉貴人,賜封號“良”;豐常在徐氏晉豐貴人;曉常在春曉晉曉貴人;答應牛氏晉貴人;庶妃高氏、魏佳氏、色赫圖氏、金佳氏封常在;答應盧氏、何氏晉常在;庶妃鐘氏封答應,賜封號“昔”;庶妃藍氏、武氏封答應。
至此,后宮主位共有貴妃位二人、妃位五人、嬪位六人。
除晉封后宮嬪妃外,康熙經過與孝莊太皇太后商討研究,還規定了后宮明確的位份規制:設皇后一人、皇貴妃一人、貴妃二人、妃五人(順治之前的帝王,均有五妃制,孝莊提出遵循舊例,定下“妃位五人”)、嬪七人,以上為后宮主位可撫養宮內貴人位及以下嬪妃的皇嗣,居正殿,對上自稱“臣妾”、對下自稱“本宮”,非主位之人需尊稱“娘娘”;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對上自稱“嬪妾”、對下自稱“本小主”或“我”,不可撫養所出之皇嗣,但如經太后、皇帝同意,貴人位可以撫養;宮女晉升不得越級,須自官女子做起;秀女入宮均為庶妃位份,侍寢后方可正式賜予后宮位份。
另規定了,各品級位份的例銀、服飾、日常取用、侍候之人等,為降低后宮人員開支,各個位份的宮人均有所減少。
比如像若幽這樣的貴妃,可有宮女十二人,掌事大宮女兩人、一等宮女兩人、二等宮女四人、三等宮女兩人,粗使宮女兩人;太監九人,總管太監一人,大太監兩人,小太監四人,粗使太監兩人;嬤嬤三人,共計二十四人,比之之前的伺候人數少了十余人。一年例銀一千兩,衣服除明黃色外均可用,繡紋、首飾可用七尾鳳凰、三爪龍紋,其他綾羅綢緞、珠寶玉器若干,年節等賞賜不算在內。
這日辰正,梁九功便帶著圣旨到了永壽宮。
梁九功向著若幽打了個千兒,“奴才參見庶妃。”(因為還沒有下旨,所以仍按舊稱)
“梁公公快快請起。”
若幽著貴妃吉服率領永壽宮眾人跪接圣旨。
“奉天承運,皇帝昭曰:朕惟王化始于宜家,端重宮闈之秩,坤教主乎治內,允資輔翼之賢,爰沛新恩,式循往制。咨爾鈕鈷祿氏,篤生勛閥,克奉芳型,秉德恭和,賦姿淑慧,佩詩書之訓,聲華茂著掖庭,敷綸綍之榮,寵錫用光典冊。茲仰承太皇太后慈諭,以冊寶、封爾為貴妃,號溫。爾其祗勤夙夜,襄壸范而彌嗣徽音,衍慶家邦、佐婦職而永膺渥眷,欽哉。”
“臣妾謝太皇太后、皇上隆恩,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太皇太后千歲千歲千千歲。”若幽行三跪九叩大禮。
“奴才恭喜貴妃娘娘了,貴妃娘娘萬福金安,愿娘娘萬事順心如意。”梁九功上前將圣旨交到若幽手中并扶起若幽,又打千兒道。
“借梁公公吉言,素心看賞。”素心便帶著小宮女給前來宣旨的太監一人發了一個紅包,梁九功的是若幽親自發的。
“貴妃娘娘,您的冊封禮定在了三月初三,冊封使是簡親王、副使為吏部尚書,妃位的冊封禮在三月初八,嬪位的冊封禮在三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