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好書 關注vx公眾號 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 可領現金紅包!
“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為舜乎!”何意?”薛宇晃晃手中的書說道。
說到自己的專業領域寧采臣自然是極為自信,大聲的說道“此乃圣人在闡述中庸之道,原意為舜可真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喜歡向人問問題,又善于分析別人淺近話語里的含義。隱藏人家的壞處,宣揚人家的好處。過與不及兩端的意見他都掌握,采納適中的用于老百姓。這就是舜之所以為舜的地方吧!”
薛宇點了點頭繼續問道“何為中庸之道?”
這個問題就有些難了,不是因為不會說而是他的答案實在是太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中庸之道。
寧采臣也簡單的說了一下自己的想法,說完便抬頭看著薛宇。
穿梭于各個世界之中薛宇沒事的時候就喜歡看書,除了各種技能書之外包括一些四書五經之類的古籍,在上錯花轎世界甚至還專門學四書五經用來考舉人,經過這么多世界的融會貫通以及繼續學習薛宇本身的學識可比狀元之才,對于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更是信手拈來。
薛宇振聲說道“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是指為人居于中正之道,不偏不斜,以自然的純正人性提高自身修養、對待萬事萬物。中庸本身的價值和功用始終閃耀著睿智的光芒。
人的修養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中庸之道認為,人的修養貴在堅持,貴在嚴以律己,時時處處都要符合中正、中和之道。
這是為人性中合理的欲望和需求正名。欲望和需求只要有節制,符合中庸之道,也就符合天理大道。嚴以律己是中庸的,一個人從自己的道德品行和精神追求出發,向內不斷自省,對外持續踐行信念,才有可能達到中庸境界。”
““圣人不動情”即內心不發生喜怒哀樂的情緒,始終是平靜安寧祥和的狀態,此為中的狀態。動情時,也始終用平靜安寧祥和的內心來控制情緒,不被情緒所牽引和左右,此即“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的修行目標和修行標準。”
薛宇在說這些話的時候毫不客氣,直接點出所謂的核心思想,對于旁人來說如此說有些夸大其詞或者是張狂的表現,寧采臣開始也是這么認為的,伴隨著薛宇的訴說內心不知不覺被引導,反而認為寫于所說的是真的,是理所當然的。
寧采臣整個人呆滯的站在原地,腦海中沉浸在薛宇剛剛所說的那些話之中。
寧采臣自幼讀書,可惜一直都是在讀死書,并未取得功名,原因自然有很多,一方面是家中貧困沒有錢去考試的盤纏,另一方面本身學識受限制,畢竟沒有好的老師指導,所以自己在書中所學到的東西更多的是靠自己的感悟與理解。
薛宇則不同,自己所知曉的知識更多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屋建瓴,因此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深諳中庸之道,猶如一道道炸雷讓寧采臣如雷貫耳,醍醐灌頂。
寧采臣從沉思中醒來,猛地站起身,對著薛宇深深的鞠了一躬“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圣君對于四書五經研讀之深小生不如也。”
“哈哈,你也不錯,只不過是沒有名師指點而已,以你的才識足以考中秀才,不過想要高中舉人就有些難了,還需多磨練幾年才行。”
寧采臣神色一暗,也知曉薛宇說的是實話,寒門難出貴子,這句話可不是說說的。
說話間房門被推開,一股濃郁的香氣瞬間直沖鼻腔。
“別聊了,來,兔肉燉好了,趁熱快吃。”寧大娘大聲的說道。
惡鬼兩人也已采購好了酒水美食送來,然后被寧大娘邀請眾人一起吃喝起來。
“小夜啊!我們是不是見過?總感覺你好面熟。”寧老娘仔細掂量著薛宇的容貌疑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