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你的每一個選擇都有其內在的必然性,這個必然性是你過去生活的經驗慢慢形成的一套可以幫助你更好適應未來的模式。”
心理學上有一種期望效應叫做皮格馬利翁效應。就是說在希臘神話中,雕塑家皮格馬利翁愛上了他創作的女雕像,朝思暮想的一只觀賞,結果,雕像變成了活人,美夢成真,有情人終成眷屬。
皮格馬利翁效應也稱自我實現的預言。
“如果我們預期某一事物將以某種方式發生,我們的期望就會傾向于讓它變成現實。通俗的說就是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最終你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你想別人對你怎么樣,最終別人就會怎樣對你,你想別人會怎么發展,最終它真的就發生了這樣的變化。
因為你想讓他對你畢恭畢敬,把你捧在手心上,寵你,愛你,尊重你,又不像那些以往的人那樣敬畏你。鑒于你的身份,一般人都會和你產生距離感,于是無形之中你就以你的行為方式潛移默化地傳給了這種期待的信息,同時,這種信息訊號也會影響他的態度以及行為,于是他就按照這種潛在的信息去對待你,最后他就成了這種你期待的人?!?
“這一切都從你開始注意到他開始,一開始你們只是簡單認識,簡單了解的時候,他真的是這樣的人嗎?或者你都不記得了吧。
至于你說的,父母朋友都在阻礙你們。這種阻礙是讓你感覺到你對自己的愛情失去了控制感,這種失控,會產生多種多樣的挫折行為反應。比如抗爭,就是因為你對他們阻止你選擇這個人的結果感受到了威脅。
而后你會產生憤怒感,敵意,報復性,攻擊情緒,竭力挽回失去的控制感,然后,努力找到支持你這個選擇是正確的證據,證明他和以往的那些人不一樣,他溫柔體貼,善良上進,對父母又很孝順,對你有百依百順。
他博學多才,他三觀很正,和你見過的所有的富二代都不一樣,對生活很認真等等。
這些證據使得你堅信自己的立場,用這些證據駁斥你的朋友和父母,證明他們的反對是片面的,沒有根據的,他們的不贊同你們在一起的這個觀點是錯的。
這些支持性的證據以及你的反應會對結果的認識發生了改變,要么因為父母,以及朋友們的強烈反對,放棄在一起,也就是強制在一起,變得更好努力變得幸福,讓他們羨慕,認識到自己錯了。
“而你,對于他們的不贊同的這個行為會更加的反感,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自由戀愛的青年男女,如果被外力強制拆散,則他們對自由戀愛會更加向往,對被拆散愈發不滿,也就是,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
至于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不用說你也知道發生了什么,所以,當代人的愛情還是藝術里的,增加一些變故,阻礙,挫折,都能增強男女主角們認定彼此的強烈愿望,他們又不讓你干什么你越干什么。
“在被不被祝福的整個過程里,戀愛雙方不顧家人以及朋友的反對,而在一起的這個行為或許有了好的結果,或許無疾而終,總之你在這個過程里失去了應有的理智,如果你把自己摘出來去,認真的,深入的,以全局的眼光去看待你當時的行為,你的選擇,真的是最適合的嗎?”
蘇意久久的沉默著。顯然是把她的話聽進去了。
很快,兩人就來到了超市門口。
“纓子……”她突然開口。
顧長纓看向她,目光詢問。
“我覺得你有時候可以成為律師,你究竟怎么能叨叨叨那么久都不帶喘的?”
顧長纓臉都黑了。
“蘇翊!”
“行行行,我錯了,你是不是想說別人聽你說這些還得付咨詢費而我免費聽還不知感恩?大不了請你吃飯嘛,五星級米其林都可以哦。”
沒心沒肺。
“記得付我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