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族部落,皆以招降為主,偶有給予軍事打擊的,亦多是不服從教化之人,殺戮的也都是不接受招撫部落的酋長。對于普通民眾,“未嘗妄殺”。其治理云南各地的人員,亦多用已效順大明的各族“土酋”,賜他們冠帶,給予朝廷的“誥敕”以為憑據,使之任本府州縣的地方官。起初,太祖命各族酋長往朝京師,多疑慮不敢行,太祖亦不相強,在沐老英雄“順而撫之”的政策兌現以后,眾酋長疑慮消釋。于是,普定、烏撒、東川、芒部、建昌等地的酋長都相繼往朝京師,貢方物,皆得到太祖的慰諭與獎勵,賜朝服、冠帶、錦綺、鈔錠等物,女酋長還加賜珠翠首飾。使得一方多個民族,逐漸融合統一。直至近兩年,永夜盟偽裝明軍,殘殺了數十名往朝酋長,才使寧靜的局面,再度生出裂縫。而這,也正是,沐家軍將破壞云南安定團結的永夜盟圍困于孟艮府,勢要一網打盡的主因。
其三,他積極起用前袁麾下、善于處理民族問題的舊臣。
其四,他建立了強有力的軍事控制系統。平滇之后,沐老英雄只率軍數萬留鎮云南。在偌大的云南,如何部署這有限的軍隊并進行有效的鎮守,需要高度的軍事指揮藝術。在他剛進入云南,就乘著軍事行動,派人修路架設,以溝通云南各重鎮。鎮守期間,他將兵員重點部署在云南府、大理府、曲靖府、永寧府等要地,每六十里置一堡,安置軍士,進行屯田,使兵衛相屬,道路易通,無事則分兵駐守,有警則合兵剿捕,決不“分兵散守,深入重山”。鎮守期間,雖多次發生部落酋長叛亂,但由于沐老英雄開諭在先,用兵在后,常常是出師未戰,叛酋即懼而請降。老英雄不嗜殺戮,罷兵而撫其民,久而久之,恩威兩播,聲名大氣,威震遐荒。這也就是,沐家從上至下、沐家軍從上至下,乃至明廷上下,對老英雄敬重備至的原因。關于這點,前有沐老王爺傳承精神,今有沐家長子沐云,承其精髓,雖不茍言笑,卻好賢禮士,對士兵愛惜有加,從不濫殺無辜。
其五,他注重軍屯,發展經濟,妥善解決軍食,以減輕各族人民的負擔。當時的云南,兵多民少,土地又多為僧道及豪右占有。各族部落,多采“刀耕火種”,產量極低,一遇霜旱疾疫,則百姓饑寒交迫,歲輸之糧,皆無從征納。因此,解決好軍食問題是治理云南的關鍵。鑒于此,他令軍隊墾田農耕,自楚雄至景東,每百里置營,開荒種地;其后又在尋甸、定邊、姚安、畢節、曲靖、越州諸處開墾,計達百方余畝。又勸說群眾從事農桑,修浚滇池,又通鹽井之利,招徠商人輸米至金齒等邊遠地區,斗米給鹽一引,后斗谷亦給鹽一引,商人有利可圖,皆踴躍樂輸。由于“軍食蠃足”,“屯戍得宜”,幾不增加各族人民的負擔,使之安居樂業,一方泰安。
其六,興學校,傳播“禮樂教化”。他在云南大理楚雄等地設儒學,目的在于促使云南各民族接受中原文化,便于治理。
由于沐老英雄治理云南所實行的諸措施,主導面不是殘酷殺戮和強制同化、刻薄寡恩,,而是積極建設以促使其發展,視各族人民為朝廷子民,因而沐英在云南各族的心目中享有威信。時至如今,整個沐府,在云南百姓心中,也是威信不減。而這,正是,沐歌能如此驕傲自信的原因。
老英雄病逝后,追封為黔寧王,侑享太廟。身為開國功臣,沐氏未像其他人那樣遭到滅頂之災,反而福澤綿長,世代得以鎮守云南。他病逝后,其長子——也即沐歌口中的阿爹,承襲爵位,繼續鎮守云南。沐老王爺英勇善戰,材武頗有父風。在鎮數年,多次平定各地叛亂。同時“大修屯政,辟田三十余萬畝,鑿鐵池河,灌宜良涸田數萬畝,民復業者五千余戶”,威信亦高。
廉衡:“說起來,小子是真心感謝,沐老英雄秉持的‘懷仁’之心。”
沐歌疑道:“‘懷仁’針對的主要是前袁和段氏,你這般說,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