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各業除了內部存在鄙視鏈,行業之間也有這樣無形的鄙視鏈。
現在這幫搞古典音樂的明顯就是瞧不起高歌這么一位娛樂產業出身的導演。
很多人甚至沒有聽過歌曲,就斷章取義判斷高歌是嘩眾取寵。這些人如果能夠花一些時間了解一下高歌,或者能靜下心來聽一聽音樂,恐怕結果也不至于此。
在小眾的圈子內,這幫人習慣了高高在上的批判別人,不過別忘了現在是在互聯網上。高歌目前的自來水千千萬萬,一人一句就能把這些人的評論灌爆。
事情發酵起來以后,網友們很大一部分選擇了聲援高歌,因為歌曲他們是聽過的,高歌是什么人他們也是知道的。
最先質疑高歌的人也被扒出來身份,是浙省一位叫做王文的鋼琴家,目前還是音樂協會的副會長。
他在少年時代也拿過不少國內鋼琴比賽的名次,曾經被號稱和郎朗是一個級別的天才,但是后來銷聲匿跡,鮮少出現在大眾視野里面。
對于這樣的紛擾,高歌已經處變不驚,在鬧騰也只是一小撮人在蹦跶,不會影響到整體的宣傳策略。
而且這些人基本也是寫有頭有臉的任務,對付他們高歌不能像對付營銷號一樣律師信警告。
雖然有些‘綏靖主義’,但不可否認這是最好的方法。任由他們圈地自娛,無論怎么鄙視謾罵,高歌也不會多掉一塊肉。
高歌設想的雖然好,但是事情的發展卻超出了他的預料。
浙省電視臺新聞欄目也是好事兒得主,在了解到高歌在網上被本省音樂協會副主席質疑之后,新聞節目的負責人蔡慧慧就安排了實習記者想要采訪一下王文。
一般情況下,這種八卦的事情,這群‘音樂家’鮮少會做出回應,所以欄目負責人也只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安排了一位實習記者負責。
但是沒想到的是,這位王副主席卻是一位喜歡曝光度的‘異類’,得知星級頻道的新聞欄目想要采訪自己,稍微擺了一下架子以后就欣然允諾,愿意對評價高歌一事進行回應。
華夏2011年,新媒體正在慢慢崛起,而傳統媒體則是日漸衰落。在這個轉折之際,傳統媒體的影響力依舊不可小覷,尤其是全華夏播放的星級衛視,很大程度上還是會影響到新媒體的關注焦點。
這么多年下來,浙省民眾習慣吃晚飯的時候打開電視機,收看省內的新聞事件。
他們中的一部分在微博上聽說過高歌,但是沒想到一個活躍于網絡的電影導演,今天竟然變成了正經新聞中的主角。
電視鏡頭里,一位風度翩翩的中年男人坐在辦公室里,身邊還有一行字幕‘浙省音樂協會副會長王文’。
“如何評價娛樂圈跨界的情況?”
字幕給出記者的問題,雖然表面看起來和高歌沒什么關系,但是結合到被采訪人當下發生的事情,很難讓人不聯想到講的是高歌。
這樣一個明顯是坑的問題,王副會長絲毫不在意,面對著鏡頭侃侃而談。
他的回答大量引用高歌為例,大肆評價現如今的華夏音樂界,不過面對一些更大牌的人,他還是選擇了隱晦的暗示沒有直接大大咧咧把人家名字講出來。
看完整段采訪,王副會長的表現讓大家對搞傳統音樂的這幫人印象大為改觀。
原本大眾的印象里,這群人都是清高,很難接近的。但是今天一看,似乎這個噴人的能力比起普通人有過之而無不及,只能感嘆一句畢竟是‘知識分子’。
這段采訪炮火聲隆隆,節目效果一百分。帶動著原本一直不溫不火,甚至有些頹勢的新聞欄目看,收視率也有了一個明顯的小幅回彈。
趁熱打鐵,節目的官方微博也轉載了這個片段,一個只有幾百人寒酸認證號,平日里偶爾有一兩個點贊評論,但是今天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