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千年后,華夏的文藝片市場一度低迷到了谷底。現在的院線中幾乎80以上都被商業片所霸占。
一方面因為商業片迎合大眾口味,電影鏡頭上來說剪輯很多給人的戲劇沖突一眼可見,同時在故事劇情上起承轉合很明顯,能夠很好地控制觀眾的觀影疲勞。一部合格的商業片在兩個小時的時間內就能給觀眾帶來酣暢淋漓的觀影體驗。
對比起以上商業片的優點,文藝片大大處于劣勢。它更注重的是人性的思考以及社會倫理、人情世故等等。
在這個全民追求特效與大場面的時代,文藝片已經沒有了院線生存的土壤。
《海娣》說實話介于兩者之間,一方面它的剪輯比較舒緩,不會一下子給人特別震撼的感覺,而且在故事內核上,更多表現的時代以及人物內心情感的挖掘。
不過你卻不能說它是一部純粹的文藝片,因為在另一個層面上,《海娣》沒有文藝片的晦澀與內斂。走進影院,你不用耗費精神去領悟,高歌把一切夠很直白地展現出來。
《海娣》就像夏日里的一場大雨,會讓你開心得帶著笑,與過去的記憶交流。
小說《海蒂》很童話,她的故事太過于美好,好到了大家會覺得它不存在于這個世界,而電影《海娣》則不然,它就是一出活生生地發生在這個世界的故事。
《海娣》很多地方高歌做了修改,除了時空背景放到的華夏,就連主人公的一些小細節也盡可能換成最貼近趙金麥如今的狀態。
在最大程度上,高歌發揮了她的本身的童真與活潑。雖然期間會面對分別,面對別人的欺負,又很多很多不順心的事情,但是在這樣的情形之下,海娣天性的光輝始終如一。
麥子的演技很好,即使開頭有些磕磕絆絆但是最終漸入佳境。以一種高歌都欣賞不已的方式呈現出了一個獨屬于她的‘海娣’。
海娣上映的日子,電影院的門口早早就擺上了宣傳的易拉寶。一面是《床下有人》恐怖陰森的暗黑海報,一面是《海娣》治愈溫暖的宣傳物料,二者形成強烈反差。
除了直奔好萊塢大片而來的觀眾,其他的觀眾很大一部分還是選擇了《海娣》。
“不知道高導會拍出什么樣的電影,好期待!”
“應該不會差吧,我看好多宣傳視頻都特別美。”
“噓——快開始了”
不可否認,一部分的觀眾是因為前期的宣傳而走進電影院,但是還有一撮他們是隨機挑選觀看《海娣》。
他們沒有粉絲濾鏡,對于電影好壞的評判沒有場外因素的干擾。
燈光漸漸暗了下來,放映廳內除了吃爆米花這些小食的聲音,大家都被熒幕上的畫面所吸引。
無論是先前做過了解的,亦或者對電影毫無所知的人,在這樣一個氛圍中,仿佛隨著畫面一起來到了獨立于世同時風景秀麗的四姑娘山。
在宣傳海報上,李幼賓老師的名字寫在了主演的第一位,放映了一會兒,好多不知情的人四處在搜尋,卻沒能看到那個熟悉的身影。
知道姑姑帶著海蒂上了山,在昏暗的老房子里,滿臉褶子頭發臟亂的老朽緩緩抬起頭,通過模糊的輪廓,大家才勉強辨認出李幼賓老師。
劇組很多人都不想給李老師化妝到這種很難辨認出來的程度,但是高歌力排眾議堅持要做出突破,現在看起來成效不錯,大家沒有因為李老師最經典的形象出戲,他現在只有一個身份,那就是海娣的爺爺。
海娣和爺爺的生活釋放了她的天性,和羊倌每天放羊的生活成了她最開心的事情。
但是日子不能一直這樣,羊倌要去上學習字,她也需要像其他孩子樣子去上學。
對于上學這件事,爺爺甘余卻一棍子打死,看到海娣傷心的眼神,爺爺的心的軟化了。
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