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東家就是個蠢蛋。
而他們這樣暗罵崔少卿的時候,崔少卿卻是在廚房忙碌著。
來到大唐已經(jīng)有段時間了,但大唐的很多飯食,他都吃不慣,一是烹飪的方式有點(diǎn)少,再有就是調(diào)料的匱乏,就比如說這個鹽吧,他們平時吃的都是粗鹽,粗鹽的味道怪怪的,沒有細(xì)鹽好吃。
所以這段時間,他除了負(fù)責(zé)糧鋪的事情外,再有,就是讓鐵匠鋪給他打造了一口鐵鍋,然后就是利用自己所知道的知識,煉制了一小包細(xì)鹽。
今天鐵鍋造好了,他便忍不住想下廚做點(diǎn)自己喜歡的飯菜來吃。
他一個人在糧鋪的廚房忙碌,沒多久,便做了幾樣小菜,以及一份面食,油潑面。
這些飯菜什么的做好端上了桌,他還沒來得及下筷子,門外便走進(jìn)來幾個人,領(lǐng)頭的兩個人年紀(jì)都在四十歲左右,一個長相粗礦,一個卻相對俊秀一些。
他們進(jìn)來之后,長相俊秀的中年男子掃視了一圈,接著向崔少卿問道“不知糧鋪的東家可在?”
崔少卿放下筷子,道“在下就是這糧鋪的東家,幾位這是?”
聽到崔少卿就是糧鋪東家,李績和程咬金不由得一愣,他們本以為能夠有這等魄力的老板,年齡應(yīng)該不小,可他們沒有想到,這店鋪的東家,竟然只是一個看起來剛剛成年的少年。
不過,他們倒也不在乎這個。
李績道“在下徐茂公,這位是我兄弟程知節(jié),我們兄弟二人,是來購買糧食的。”
李績他們雖然是采購糧食,但為了避免引起市場混亂,所以并沒有以朝廷的名義,這名字也沒有用他們平時所用的名字,而是他們的字號什么的。
他們的字號,除了跟他們相交關(guān)系密切的人知道,其他普通百姓,根本就不知道,所以他們這樣說,覺得并無不可。
只是他們剛這樣說完,崔少卿就差點(diǎn)站不穩(wěn),也許,其他普通百姓不知道這兩個名字,但他崔少卿卻是再熟悉不過的啊。
一個是大唐英國公李績,一個是大唐盧國公程咬金啊。
這兩個人來他這里采購糧食,那說明什么,說明他的推測是對的,大唐貞觀元年,大唐的情況很是有點(diǎn)流年不利,糧食短缺。
而他們還要給突厥錢糧,如此一來,糧食必定供不應(yīng)求啊。
要發(fā)財(cái)了。
“原來是買糧食的啊,可以,可以,兩位想必還沒有吃午飯吧,要不吃完午飯,我們再詳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