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的事情傳播的其實是很快的。
這里的很多事情,只要發生了,很快就能夠傳到大唐的其他任何地方。
而負責傳播這些消息的,要么是各地一些藩王、世家的斥候,要么就是那些走南闖北的商人。
博陵城,崔家老宅。
崔家的斥候把長安城最近發生的一些事情跟現任崔家族長崔潤說了一下。
崔潤今年已經七十多歲了,是崔仁師的大伯。
在他的掌管下,崔家在經歷了隋末大亂之后,仍舊堅挺的存在著,甚至隱隱有成為諸多世家之首的意思,所以崔潤在整個崔家,都有很高的地位。
他在聽完斥候的敘述之后,神色微微一動。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崔潤頓了一下,緊了緊自己的衣服,才又繼續嘀咕道“意恐遲遲歸,意恐遲遲歸啊,當年仁禮與那女子私奔,他可曾想過,我在家里唯恐他歸來太遲?”
當年崔家年輕一輩中,崔潤最喜歡的,就是崔仁禮了。
他崔潤只有一個兒子,不過成親之后沒多久便去世了,只留下了一個遺腹女,也就是現在崔潤唯一的孫女崔蕊。
當年,因為沒有子嗣,崔潤對崔仁禮可是覬覦了厚望的,若是崔仁禮不曾叛族,他早就把這族長之位,交給崔仁禮了。
至于那個崔仁師,他的確各方面都很不錯,但崔潤覺得他心術不正,所以遲遲不肯放權。
“沒有想到,真是沒有想到啊,快二十年了,如今竟然得知了仁禮兒子的消息,而且看樣子,仁禮的兒子有出息了啊,不愧是仁禮的兒子。”
崔潤就這樣自言自語的說著,好像在緬懷什么往事。
不過,就在他這樣說完之后,他突然拍了拍手,吩咐道“去把崔高給我叫來。”
一名下人領命退去,不多時,一名五十來歲的男子便走了進來。
他叫崔高,是崔家的一個旁支,當年跟隨崔潤吃過不少苦頭,而且還替崔潤擋過刀,崔潤成為族長之后,對他以及他那一個旁系,也都是十分照顧的。
可以說,崔高是崔潤的親信。
“族長有什么吩咐?”
“你去一趟萬年縣,找到仁禮的兒子崔少卿,讓他認祖歸宗。”
當年的事情,畢竟已經過去了,就算他身上另外一半血脈有些過于普通,不屬于任何一個世家,但他崔少卿是崔家血脈這點,是改不了的。
所以,他該回來,還是要回來的。
而如果崔少卿真的有本事,能夠讓他們崔家發揚光大,那他不介意將這個族長的位子傳給崔少卿。
崔潤把自己的意思跟崔高說了一下,崔高聽完之后,心頭猛然一顫,神色卻是平靜,而且立馬就應了下來。
“請族長放心,屬下這就立馬出發,十來天后,必到萬年縣。”
“好,你去吧,你辦事我放心,不過記住了,此事不可聲張,特別是崔仁師,能不讓他知道,就盡量不要讓他知道。”
“喏!”
九月已快結束了。
萬年縣的天氣越來越涼,秋都只剩下了一個尾巴。
崔少卿在得到了秦家的店鋪之后,并沒有急著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什么的。
他很清楚,一口是吃不成胖子的,如果吧秦家所有的店鋪都給改革一下,換成賺錢的東西,那必然需要更多的資金來支撐。
一旦資金出現了缺口,那對他們來說,可能會是致命的。
所以,店鋪的生意,要一個一個的進行完善,而不是立馬就完善。
當然,再有一點就是,縣衙這邊的事情也很多,自從崔少卿得到天子賞識之后,他在縣衙就越發的受重視,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