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衣很暖和,比李世民穿的一些動物皮毛還要暖和。
這絕對是意外之喜。
“朱愛卿,這棉衣怎么這么暖和,跟之前的棉衣很是不同啊。”
朱圓道“圣上,這棉衣不是用木棉做的棉衣,而是用棉花做的棉衣,這棉花去籽之后,再彈一下,使之松軟,不僅穿起來保暖,而且十分的舒服。”
“棉花?可是從西域引進的棉花?”李世民對這個東西有所了解,不過他的了解,只限于知道這個東西,但是并不知道棉花還能做成衣服。
而且,那棉花他也見過,很硬啊,是一團一團的,怎么彈了一下就松軟了?
李世民詢問,朱圓把情況詳細的給說了一下,特別是彈棉花這個,說的更是仔細。
他說完之后,李世民就有點恍悟了,怪不得這棉花這么軟,原來是有專門的工具給彈的啊。
想到這些,李世民突然就意識到這棉花的重要性了。
這棉花做成的棉衣十分的保暖啊,大唐的百姓不是每個人都穿得起貂裘什么的,但如果棉花普及種植的話,那家家戶戶有棉衣穿,應該不是什么問題吧?
如今的大唐,每年冬天可都凍死不少人呢,如果有棉衣穿的話,那這凍死的人就少了吧?
想到這些之后,李世民覺得朱圓弄出來的這個東西,簡直可以說是利在萬民啊。
“好,好啊,朱愛卿在司農寺雖然只是一個小官,但能夠研究出這個東西來,那就是我大唐的棟梁之才,賞,朕要好好賞你。”
聽到這個,朱圓連忙說道“圣上,這個賞,臣可擔當不起。”
“哦,怎么擔當不起啊?”
李世民有點奇怪了,怎么當官的還有不喜歡賞賜的?
“圣上,是這樣的,臣只是想到了棉花做成棉衣能夠保暖,但把棉花弄的柔軟這個難題,臣一直沒有解決,還是昨天崔少卿崔大人第一天去司農寺,看到了臣研究這個,于是便給臣做了一個彈棉花的工具,這才解決了臣的難題,若是沒有崔大人,此事臣是萬萬做不成的,所以就算有功,也功在崔大人,而不是臣。”
崔少卿把這個功勞讓給了朱圓,可朱圓心里實在過意不去,覺得還是把事情給說清楚的好。
李世民聽完就震驚了,怎么這彈棉花還是崔少卿發明的?
可這崔少卿昨天才去司農寺報道啊,他這剛去就有了這樣的貢獻?
李世民想著想著,嘴角就露出了一絲笑意,他把崔少卿安排在司農寺,果然是正確的。
蔬菜大棚就不說了,這棉花若是能夠推廣種植,那可真是功在千秋,利在萬民啊。
這崔少卿和朱圓,能夠相互把功勞讓給對方,也是不錯。
朝中這樣的官員能有多少?
朝中的那些官員,那一個不是看到功勞,就想把攬到自己身上,生怕給別人一星半點。
“崔少卿有功,你也有功,從現在開始,你就是司農寺丞了,以后好好輔佐崔少卿,把這棉花的種植給推廣開來,崔少卿那邊,就賞賜千金吧。”
崔少卿剛升官,若是再升官的話,怕是要引起人的非議了。
崔少卿到底還是太年輕了,木秀于林風必摧之,李世民可不想因此而毀掉崔少卿,所以還是不要給崔少卿太多榮耀的好。
給他千金就行了。
聽到李世民這話,朱圓才覺得寬心了許多,不是那么的不好意思了。
“多謝圣上。”
次日早朝。
李世民把棉花的事情跟群臣說了一下。
群臣聽完之后,很是震驚。
“什么,這崔少卿剛去司農寺,就弄出了棉花?”
“這也太不可思議了吧,這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