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李澈用鄙視的眼光掃了掃簡雍,然后正襟危坐,目不斜視。
劉備顯然也無意于欣賞舞女,但礙于劉赦盛情,也不好太過鐵面,只能靜靜的坐著,微笑著與劉赦交談暢聊。
劉赦談興很濃,然而作為藩王,他顯然不可能有太多的見識,其所談所論多為如何享樂,雖然在如今的時代背景下,顯得頗為過分,但劉備對此也只能是暗暗嘆息。
藩王若懂了享樂之外的東西,恐怕活不了多久,只懂得享樂的藩王,才是朝廷眼中的好藩王。
酒過三巡,劉赦帶著三分醉意笑道“玄德放心,朝廷既然任命你為國相,那么趙國之事自然由你全權做主,王叔不會干涉,我趙王一脈,可最是本分!”
李澈等人忍不住暗地里撇撇嘴,趙王一脈也好意思說自己本分?首位趙王,趙孝王劉良就是個絕佳反例。
劉良依仗自己撫養光武長大的恩情,素來恣意妄為,其在京城便飛揚跋扈。公然呵斥朝中大臣,迫六百石官員當街下跪叩首,司隸校尉上奏彈劾劉良,光武帝也沒有加罪,可見其對劉良之恩寵。
其后歷代趙王可以說都跟“本分”二字無緣,最出名的便是那位趙惠王劉乾,其在位四十八年,荒唐事做了個遍,還因此被削去一縣封地。
不過趙王雖然好享樂、跋扈,但卻是斷然不敢與朝廷作對的,從這種意義上來講,劉赦說的也沒有錯。
劉備拱手道“備多謝王叔體諒。請王叔放心,王宮之事由王叔自決,備不會干涉。”
劉赦會意的一笑,轉頭望向李澈,笑道“李侯初來乍到,若想了解什么,盡可以詢問陳卿。這邯鄲比起前漢之時已經小了不少,管起來不會太難的。”
李澈輕輕點頭,拱手謝過劉赦。
東漢的邯鄲城比起西漢時期確實小了很多,也蕭條了不少,甚至整個趙國都是如此。西漢之時,趙國共有三十多萬人口,其中邯鄲就占了二十多萬,超過了如今的整個趙國。
而如今邯鄲不過萬余戶,六萬左右的在冊人口,可以說元氣大傷。究其原因,一是在中興戰爭中,光武帝曾經屠過邯鄲城,致使邯鄲元氣大傷,史載光武帝“因攻城邑,遂屠邯鄲。”
二則是臨近的魏郡鄴城越發繁華,作為冀州州治,鄴城很輕松的將周圍城市人口吸納了過來,雖然鄴城也帶動了這一區域整體的繁華,但邯鄲卻再也不復當年盛景。
“王叔,國中五縣,除卻邯鄲之外,其余四縣可都有令、長?”
漢制,大縣置令,小縣置長,令千石,長四百石或三百石。區分大小縣便是以人口為基準,過萬戶則為大縣,其余為小縣。
劉赦瞪直了眼睛,一副懵住的樣子道“孤怎會知道這些?玄德應該問陳卿才是。”
陳遂連忙說道“回稟國相,國中五縣,令、長皆在。”
劉備微微頷首,問道“陳君,這四位令、長中,可有賢才?”
“若說賢才,那恐怕只有柏人令董縣君可稱賢字。”
“哦?”劉備也只是隨口一問,卻沒想到真能挖出一個賢才來,露出了頗感興趣的神情。
陳遂道“這位董縣君的名聲國相或許也聽過,此人姓董名昭,字公仁,濟陰人士,曾任巨鹿郡癭陶長,前些時日才調任柏人令。”
李澈心中一動,出聲道“可是那位忠于職守,不避使君的董公仁?”
“君侯所言不差,正是那癭陶長董公仁。”
李澈心里暗暗點頭,董昭其人在歷史上也頗有聲名,與郭嘉、程昱等人齊名,是曹操謀士團的主力人物。
其這時已經開始嶄露頭角,前冀州刺史賈琮以清廉聞名,巡查州郡,郡縣長官掛印逃竄,唯有董昭與黃就二人凜然不懼,為人所稱道。
只是……濟陰人?李澈摸了摸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