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以不德,受奸佞所挾,以無道承繼皇嗣,乃致山河破碎,乾坤板蕩,庶民不得片刻以安,江山無有寸土平靜,上愧歷代先君,下慚億兆黎庶。思我太祖高皇帝,于秦末亂世,舉義旗,合萬眾,上應天命,乃成天下一統之偉業;世祖光武皇帝應天心人意,收拾紛亂山河,再延漢祚。至于今世,大亂茲昏、群兇肆逆、世失其序、宇內顛覆,幸皇祖有靈,炎精之數不終,賴魏王神武,拯茲難于四方,以保宗廟,洪澤被四表,靈恩格天地。
魏王備,本中山靖王勝之后,皇祖苗裔、皇劉血親,上應歷代先君之命,下順億萬元元之心,至德光昭,御衡不迷,四方效珍,人神響應,可承天之歷數。昔世祖中興,大統承嗣,今事有所近,情有所出,理合當為,朕欲禪天子位于魏王,愿魏王以圣明之德、歷數之序,應順人望,定江山、延漢祚、撫百姓,如此,朕百年之后,亦可稍有顏面叩于赤帝闕下。”
五月初一的大朝會,劉協便扔下了一顆大炸彈,將滿朝公卿炸的七葷八素。
大意了,公卿們不約而同地想到。都想著劉備會怎么怎么做,他們要怎樣為劉備出力,渾然忘了這位天子再怎么像傀儡,他也是一個人,不顧后果的話,是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恣意妄為的。
而他的那位兄長,便是在宛城郊外放縱了一把,險些當時便將袁紹逼上了絕路。
事已至此,最重要的事還是分析劉協這篇詔書意欲何為。真心禪讓?別鬧了,哪有這么玩的,程序都不對,按照傳統,禪讓的前置條件都不滿足。從外界角度看,劉協還沒有被逼到不得不禪讓的地步,因為大臣們都沒有表態逼宮。總不能是劉協當膩了皇帝,自己等不及要禪讓吧?
那另一個答案,便是試探。劉協是在試探劉備,也是在試探群臣。不少人都堅信事實就是這樣,劉協在把劉備逼到死角,也在尋找能幫他對抗劉備的盟友。
想到這里,不少人心里一涼,默默低頭眼觀鼻鼻觀心,這不是他們能摻和的事,伏完殷鑒不遠。劉備的人望也極其可怕,現在沒有大規模逼宮,只是因為摸不清劉備的意思,就算如此,零星的勸進奏折還是一封接一封。
一旦劉備表態,恐怕九成的朝臣都會支持,這就是姓劉的好處,當強弱懸殊之時,朝臣們并不介意換一個天子,更何況如今位置上的這位天子,其合法性也是比較有問題的。
而在公卿們疑慮不前之時,次相楊彪行禮道“臣以為,漢承堯運,有傳圣之義。定安之變于先代諸朝,都可謂國滅祚斷之大禍。唯我大漢,有光武起自南陽,掃清六合,滌蕩八荒,承元帝之嗣,使漢統再延。今皇室屢遭禍亂,社稷有傾覆之危,陛下能順承天心人意,光耀堯舜之德,此可謂明矣。臣僭越,愿遵陛下之命?!?
推薦下, \咪\咪\閱讀\p \iiread\ 真心不錯,值得書友都裝個,安卓蘋果手機都支持!
又是一陣驚濤駭浪,此前在朝臣們眼中,楊彪已經從泥塑木雕變成了啞巴死人,朝野上下都在急吼吼的“幫”劉備準備相關事宜,然而這位次相卻閉門不出,根本不摻和相關事務。如今卻第一個站出來,應下了劉協的詔書。
退一萬步,即便這封詔書是真心的,楊彪的舉動在史書上也極有可能被解讀為背叛舊主,急于向新主表功的齷齪行徑。禪讓還有三辭三讓之說,這種出頭鳥可不好當。
只是楊彪的行徑也將其他人逼到了墻角,次相都表態了,他們再沉默不語,得罪的人恐怕又會多一個。
再說劉備一直沒有表態,恐怕正是在等朝臣們的意思。
“臣等遵陛下之命。”除了政事堂其他幾名相國,以及關羽、張飛等高級將領,其余朝臣大多都高聲附議,即便有部分人心有不忿,但也沒有公開唱反調。
劉備抬頭和劉協對視一眼,避席而起,長揖道“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