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深入的了解。
她總算能明白,什么叫實實在在的“地大物博”,又是為何,再大的饑荒也總有人能活下來。
在艱苦到極致的環境下,沒有什么東西是不可以利用的。
也正是如此,人們已經把自然賦予的一切資源,利用得淋漓盡致——這個時代的普通農夫對山林中的各種植物都有最實用的理解,且積累起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
和過去在現代的人們比起來,這里的人們,敬畏自然,又親近自然,他們蒙昧而有些無知,還帶著蠢萌的淳樸特質,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們卻也最了解自己生活的這個世界。
當人類對自己的創造力越來越充滿自信,用一個又一個人造的外殼將自己武裝得越來越厚實,他們也會離自己原本生活的世界越來越遙遠。
柳奕毫不懷疑,回到穿越的那個時刻,在同樣沒吃沒喝的情況下,把二十七歲的柳絲奕扔進這片山林里,她恐怕還沒有七歲的柳大姊兒活得更長久。
歷史可能會讓許多東西進步,也會讓人們的許多能力退化——又可能,一切只是形式發生了轉變。
到圈定的土地徹底清理出來,又比計劃的兩畝多推進了至少十數米,柳家的蠶室,有了幾條可以制作椽子和桁木的材料。
繼續閱讀
長得不那么規整,但也能用,搭個棚子而已,沒有那么刻板的要求。柳全跟芳娘將能用上的木頭都搬到他家后院的空地上,借著夏日等它們曬干。
現如今,柳家還差著一根正經的大梁、一副門框、門檻和兩套窗欞。
這些還需要成材的樹木制作,那等大樹至少也得有十數年甚至數十年光景,多長在樹林的更深處。
這長在林子邊角地界的,還是以不成材的小樹雜木居多,各種枝條樹叉堆起來也有一大堆。
再小的樹枝除了能燒火,就是圍籬笆,她家的鋤頭把兒用也用不完,剩下別的作用便不大。
墾荒的工作陸陸續續進行到了月底,林子長到這里得好些年,砍倒拔除它們卻用不了那么多時間。
這期間,柳奕放棄了柴刀學會了使用手鋸,哪怕空間里最小號的手鋸于她也有些大。
但她現在是地地道道鄉野間的孩子了,理論上沒有學不會使用的工具。
就是經過這些時日,她那雙帶著傷口和水泡的手,離那細皮嫩肉的“女孩兒家的手”也越來越遠了。
第一遍砍伐鋸倒了樹枝樹叉,第二遍再由爹娘慢慢將樹根刨出,這事情柳奕干不了,只等著將那些根莖上的泥土清理干凈,依舊曬干當柴燒。
于是柳家門前的木柴,重新堆成了一大堆,柳奕估摸著,今年就算不砍柴,再燒上幾個月都不成問題。
兵荒馬亂來種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