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力。
到了后來,機械化替代人工的趨勢日益加劇,技術工人就得懂數控什么的,電視上的農業生產也逐漸講究科技化了。
現在回歸到了這“原始時代”,家里有個人懂得些本土技術,于他們會有更多幫助。
單看那木頭竹子加工的一部織機,恁就是三十石糧食,是實實在在的錢。
芳娘和柳奕對柳全的希冀是,機器壞了隨時隨地能夠修理。
柳全卻說,他打算比著恁織機先仿制一部。
這東西看起來復雜,制作其實應該不算難,只有會或不會的差異,并不存在什么技術壁壘——如果仿制順利的話,把它標準化生產,應該很簡單。
嗯,柳奕表示,她又不懂,您老覺著簡單,那就是簡單吧。
所謂難者不會,會者不難,要是阿爺真個能做機器,她家又可以省下許多糧食。
如果有一天,自家老爹連房子都會造,那就更好了——她便可以想住什么樣的就修什么樣的,“別墅”、“小洋樓”……
天氣晴好的時候,柳奕會拎著籃子去路家看看自己的小羊羔。
不知不覺間,她終究還是和路家的渠郎變得熟悉起來。
一開始,柳奕還有點抗拒和渠郎說話,等到了現在,她就把他當作蒯家的辛郎一般看待……好像也沒啥大不了的。
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那兩只小羊和一頭母羊一起,時常待在路家的小屋里,和路渠郎住在一處。
柳奕自己是絕對不可能這么干的。
但渠郎說,今年冬天太冷了,他家院子里的羊圈破爛得厲害,放在外面,擔心小羊羔會凍壞。
那頭叫七母的母羊,據渠郎說,在今年之前已經生下過四窩羊羔,活下來的有六只。
極有可能,這是它最后一次產仔了。
為了叫母羊多產奶,把兩只小羊羔喂養得肥肥壯壯的,柳奕隔三差五地就要給它們弄些“青飼料”來。
早些時候,柳奕拿來的是青菜皮跟蕪菁葉子一類,最近喂的多是從空間弄出來的粟谷和玉米秸稈。
冬季的山溝里,還有一些綠色植物,山羊卻不見得都能吃飽……為了放羊,渠郎就要去更遠的地方,走更多的路。
柳家剛收了一大波糧食,有許多半干不濕的秸稈。
粟谷秸稈,等放干了,還可以引火什么的;玉米的秸稈還比較濕,連火都引不燃,又不能搬出空間去……和土豆秧一樣,除了漚肥,她家都不知道拿它們能干嘛用。
后來渠郎說他家的幾只羊最近都沒新鮮的草吃了,他還四處問人家討要赤稷的秸稈。
柳奕便弄了許多自家的秸稈來喂給山羊試吃,結果還非常對胃口。
——和粟谷秸稈比起來,七母更喜歡吃玉米秸稈,柳奕估摸著,是不是因為恁秸稈里頭有玉米的清香,還帶著甜味?
但她不能告訴渠郎這是什么東西。
每一次來之前,柳奕都要將玉米秸稈和粟谷的秸稈鍘碎,混合在一起。
往后,她家自己養羊時就不用這么麻煩了。
她家有許多玉米,等把玉米粒扒下來,還有玉米芯……
柳奕估摸著,小羊們應該也會愛吃的。
七母生下的是兩頭母羊,柳奕已經想好了,要給它們取名叫茉莉和紫蘇。
兵荒馬亂來種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