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這年節(jié)時候多蒸些饅頭,他們不僅可自家吃,也可以送給里鄰,落得大家歡喜。
人們對于一樣食物的接受速度,遠比什么精神洗腦都來的快。它們無害,且有益于身體健康,叫人充實愉悅的感受最為直接。
想與人拉近距離,就要與他分享食物;文化傳播,也首先是從飲食文化開始。
征服天下,雖然最終可能倚靠拳頭,但那效果一定不如節(jié)日慶典來得持久。
人不總是習慣于好了傷疤忘了疼的么。
相較于來自于災難苦厄的深刻反省,幾代人過去,沒了感同身受的切膚之痛,就顯得蒼白無力,極容易變成“沒有味道的老生常談”,不僅不被后來人理解,還會輕飄飄玩弄恥笑。
反倒是每個人都能直接體驗到的,諸如對幸福美滿的憧憬,更加長效雋永一點。
到了七月初五,柳全換來幾條蕓水里打起的活鯽魚,條條都有近尺長。
芳娘把它們養(yǎng)在活水里,預備到初七日過節(jié)時再烹制。
剛來這里的時候他們日子過得窘迫,家里沒有余糧,更什么拿得出手的好吃食。
現(xiàn)在吃穿不愁了,他們也準備離開了,無論是對這白蕓里的里鄰鄉(xiāng)親,還是對天上地下過往的各路神明,也該稍微有所表示才行。
新制的豆腐,在木方里壓制成干,略灑些薄鹽腌制一下,再用姜黃等香料熬煮一時,攤開來曬了滿滿一簸箕。
待翻了幾個身的豆腐塊里水分去得差不多,變成了綿軟的豆腐干,柳奕便相幫著阿娘用干凈的麥草編織成長串,依舊掛在竹竿上吹著風。
七月初七的清晨,一切預備妥當,柳家的食物還是七樣,內容卻已大大地豐富。
竹編的小食籃里堆放著碼作三層的金黃黍餌和雪白舂餅,為柳全和渠郎二人舂了半日所成,單獨食用也可,另還配了一小碟飴糖稀。
麥飯,依舊蒸了一鑊,盛在竹簍里熱氣騰騰。
一整條的豉香鯽殼魚,用蔥蒜清燒后,再用豆豉蒸得骨酥肉爛。
另有一碗香蔥燒豆腐,姜黃腌過的豆腐干切片,燒得厚味多汁略帶魚香。
加上一大碗水嫩滑溜蒸雞蛋羹,翠綠的蔥花底下灑上了一點香油和自釀的豉油酢醋。
素菜就弄了個什錦的涼菜,水焯過的蕹菜和嫩南瓜葉涼拌生魚腥草。
腌漬的小菜也是雙拼了一碟酸甜的糖醋薤白,和切成薄片的淡腌脆蘿卜。
“正餐”之外預備的果子,他們家沒有現(xiàn)成的果樹,就切了兩只清香甘甜的“美人背”。
柳全新開了一甕春酒,從他家的大酒壇里倒出來,裝滿了一只能裝五斤的小陶罌。
收拾停當,柳家人換上了漿過兩遍的衣裳。
繼續(xù)閱讀
麻布還是粗麻布,衣褲裙衫卻是去年裁的,沒上過幾次身,還算嶄新。
渠郎一早也換好了最齊整的一身,來柳家?guī)兔Ρ硸|西。
從他們“認親”以來,大部分時候,這類祭祀,都不用渠郎自己操心,芳娘自會準備個雙份,叫上他一道慶賀。
他們這結了幾年的“同義社”,一起過節(jié)、一起祭祀、一起勞動……已算例行。
在這一次的火災里,損失最大的是曲家,經過分析,最早火起也在曲家一族聚居的巷子里。
其余人家,都是被大風吹起的火星逐漸牽連。
季家和何家也燒了兩戶房屋,由于不在火場最中心的區(qū)域,一戶燒沒了屋子,一戶燒倒了半壁,有幾個人輕微燙傷,其余財產損失卻不大。
今天的祭祀活動完結,他們還準備申請社內的“集資補助”。
有困難時互相幫助,這也是他們結社的初衷。
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