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的,你們不應該用這種錯誤的眼光看我。”于秋一臉無辜的道。
這話倒是聽的張喜兒有些信了,她當然不知道,于秋在村子里生活的半個月里,對她說的話雖然不多,但至少有八成以上都是假話。
“那你究竟要磨面粉干什么?”趙七娘可不是張喜兒這樣的小寡婦,她年紀大,經歷過的事自然也多些,可不會輕易聽信于秋的話,抹了把眼淚之后向于秋質問道。
“看見這些東西沒有,這就是我用師門秘方煉制出來的東西,有它加入面粉中,就會讓面食變的無比好吃,比你們這輩子吃過的最好吃的面餅還好吃。”
于秋說這話的時候,語氣表情中帶著極大的誘惑性,頓時便讓那些孩子們聽的口水連連,然而,像趙七娘這樣的成年人卻是不為所動,一臉不信的樣子。
而張喜兒則是雙眼無神,一副失望到絕望的模樣道,“你果然還是為了吃掉這些糧種,居然還要拿灶灰里扒拉出來的東西騙人,算我瞎了眼,將你這個白眼狼從洺水里撈了起來,你走吧!我再也不想見到你了。”
于秋郁悶的在心里吐槽了一句,‘說真話果然是比說謊話還讓人難以接受’。
此情此景,他不得不把聲音提高了三度之后他又道,“你們這些蠢婦,都是死腦筋,難道就沒有想過拿我做出來的吃食去賣錢,然后買回來更多的白面,如此往復,咱們很快就能賺到所有需要還給盧家的白面,何必辛辛苦苦種一年的地呢!”
“做吃食去賣?”
一輩子沒買過幾回東西的這些婦人們,根本想象不出自己做生意賣東西會是一個什么樣的情景,但是,她們卻知道這可能是個路子,因為這種兵荒馬亂的年頭,食物是最好賣的,不說賺大錢,通常都不會虧本,小有盈利是沒有問題的。
見到一干婦人和孩子們一副在腦補著什么的樣子,于秋再度道,“我做的這個吃食叫饅頭,不同于你們以往吃過的死面餅,是一種非常蓬松香軟,并且略帶甜味的吃食,一點點的面粉,就可以做出很大一個來。”
“饅頭?”
“呃,也可以叫饃饃或者燒餅。”見到大家不知道這個稱呼,于秋再度給大家解釋道。
在古代,你就別指望北方鄉村的小老百姓能搞清楚南方人對各種食物的稱呼,而且,諸葛武侯在三國時期發明的饅頭,是包了豬羊肉蒸的,這種在后世都叫包子。
“來來來,大家聽我指揮,現在趕緊去磨面,見到實物了,你們也就信了。”
男人和女人有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半推半就的做成的,就比如于秋勸大家磨面蒸饅頭這種事。
當然,想要吃到好吃的饅頭,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村里的石磨也并不是那么好使,磨出來的面粉還是比較粗糙,需要兩次,甚至三次重復的磨,完事之后還要經過三四次細篩,才能得到用來做饅頭的最精細的面粉。
當他加入了清水和堿晶,將面團在陶盆里活好之后,孩子們肚子里咕嚕咕嚕的聲音就開始此起彼伏了,光是面粉散發出來的那種味道就已經勾起了孩子們的食欲,然而,當于秋活好面團之后停下來的時候,孩子們頓時就不干了,嚷嚷著讓他快點干活。
“發面需要時間,即便是在灶臺邊比較熱乎的地方,也需要一個時辰左右,正好,咱們可以先做一個大大的蒸籠格子出來,你們快跟我去劈竹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