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秋知道李世民又有好多問題要問,這個兩輪的車子在山地上行走的原理,對于后世人可能很好理解,但對于沒有見識過它的古人,絕對是稀奇中的稀奇,就像二十世紀中頁有人騎著它到農村,會有好多人追著看一樣。
而那個叫王門的內侍監,則已經在考慮把憨子騎的山地自行車當做寶物獻給李淵的可能性了。
不過,于秋沒有給他們機會,直接開口道,“山莊的一些物品涉及我師門的學問,非我師門的子弟,可以看,可以問,甚至可以試用,但不要想著強行據為己有,所要付出的代價,是你們無法承受的。”
李世民現在連于秋白送的東西都不敢要,何況是他明說了不能給的東西,反正他在軍營里找工匠仿制于秋名下作坊里生產出來的東西,到現在還沒有一件成功過,都是賠上了一堆原材料的結局。
來到了一處林木茂盛的地方,轉了個大急彎,所有人頓時便有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了,若不是于秋帶路,光憑視線,還真的很難在疊疊嶂嶂的青山中,發現這處山谷的入口。
沿著溪水走了兩三里,遠遠的,大家就看到了一長排依在山溪兩邊搭建的棚舍,里面雞鴨鵝的叫喚聲有些嘈雜,眾人坐在馬背上視線比較高,能夠直接看到棚舍里面的場景,許多孩子,此時正提著籃子,在棚舍里面撿蛋呢!
“你這里的家禽長的真肥,可是用了什么秘法養殖?”李世民并非不懂政治民生之人,只是李唐建國前后的這幾年,他都一直忙于南征北戰,管理民生的時候少,自從對大位有了心思之后,他對于這一塊的關注就多了,見到有異于平常的現象,他肯定會多問,就像之前在范陽,他就一直拉著羅士信不斷的問那些突厥馬的喂養方法一樣。
“你確定我說了你能聽的明白?”于秋瞄向李世民道。
“你用我能明白的方式說嘛!”李世民腦袋轉了個彎道。
于秋想了想道,“簡單的說,就是兩個聰明的人結合,生出來的孩子,可能更聰明,兩個身體強壯的人結合,生出來的孩子,可能更強壯,而更能生蛋的雞結合,生出來的蛋孵出來的小雞,長大了產蛋率也可能更高,不斷的用產蛋率最高的雞生出來的蛋孵化小雞,來優化它的種群,最后,得到這種每天可以生一個蛋的雞,就是時間問題了。”
“難怪世人都想要求娶那些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世家女,原來,人種好的話,下一代也會更聰明。”李世民恍然大悟道。
對于這樣的觀點,房玄齡卻不怎么認同,他自己算是聰明人了,他的夫人也出身范陽盧氏,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可家里生下來的那兩小子,也沒有見到比別家孩子聰明啊!
這樣看來,于秋說的這種可能,應該很小,倒是這種每天能夠生一個蛋的雞,得想辦法求取一些回去,每天喂兩把雜糧谷物,就能得到一個雞蛋,這個收益率簡直是太高了。
要知道,即便是長安現在的物價開始大幅下跌,像雞蛋這樣的滋補品,一枚至少能換半斗雜糧,那可是差不多十倍的利。
有了雞鴨鵝的視覺沖擊,再見到那些高大的牲畜的時候,大家就不覺得奇怪了,牛羊牲畜群中,時有一些長的特別高大的存在,李世民慣性的以為,將這些高大些的牲畜挑出來結合,生出來的后代,就肯定會更加高大一些,回頭他就會讓牧監署找人試驗一下,如果真是這樣,自己在幾年以后,或許也能有幾百上千只這樣的良種牛羊,屆時,便可以將朝廷牧場里的牲畜逐步替換掉了。
他卻不知道,除了種群優化之外,平時飼養的技術也需要跟上,想要雞保持每天生一枚蛋,在食物方面的補充,可是一個大學問,也就是于秋屬下勞動力多,才能勉強維持幾萬只雞鴨的吃食的營養,別的人想要復制,根本不可能。
最有看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