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于秋帶一封信給李世民,帶一點禮物到長安,就算是于秋給李淵送的上元節禮物了。
而實際上,這還是于秋在給自己的商品打廣告。
幾輛山楠木加碳鋼齒輪鏈條制作的自行車,幾輛差不多原理的三輪車,還有兩輛三人騎的五輪車,輪胎都是用桃膠提煉過后燒制出來的,雖然是實心胎,但是比這個時代完沒有減震功能的硬木車輪要舒服的多,最核心的技術,是車龍頭和前后車輪上的滾珠軸承,是用熱脹冷縮技術組裝進去的,哪怕是將作監的大匠想要將其拆開了看,都是不能。
這是山莊的造車工匠,研究了系統出品的那輛山地直行車幾個月之后,產出的成果,輪胎和滾珠軸承這樣的核心技術難點,還是于秋現場親自指點了工匠們,才剛剛攻破的。
一人騎的兩輪自行車,很適合單個的人在城中趕路,三輪車,則適合一個仆人拉一個主人在街上游覽或者趕路。
三人騎行的五輪車,雖然只有一個龍頭,但是有三個鏈條齒輪盤拉動后面的長三米多長,兩米多寬的車廂,載重能力至少三千斤,并且有鋼板減震裝置,除去內面皮質沙發,羊毛地毯,案幾書桌,和一些裝酒肉食品的擺件裝置之外,坐五六個成年人,一點也不顯得擁擠,比李淵現在乘坐的御駕可舒服的多了。
這些車子不僅舒適度提升了,更加適合在寬闊的長安城內通行,而且能大大的節省拉車的牛馬畜力。
要知道,長安的士大夫出行,按照規矩,是要坐牛車的,而在李淵時代,長安生活的國公都幾十個,郡公縣公的人數上百,侯爵縣子之類的更是數不清,夠資格坐牛車的人,至少上千號,每家準備幾頭拉車的牛,那也是上萬頭牛,而這些牛本應該是放到田地里,幫助耕種生產的。
朝廷里面有見識的人,肯定會看到這些自行車的好處,而于秋,則是再度在洺州等著有人給自己送錢過來。
合金冶煉任務完成之后,葉秋很快的將冶煉技術提升到了中級,然之后,第一種高端合金便在他的操作下問世了,是鈦鋼合金,雖然由于冶煉設備不先進,只能靠焦煤的溫度融化鈦礦石,但是,最終得到的鈦鋼合金板,已經達到了這個時期刀劍難傷的地步了。
在蘇定方十分滿意的確定了用這種金屬作為未來洺州軍的武器鎧甲裝備的原材料之后,于秋就帶著沈青和狗兒他們開始幫助設計生產線了。
有水力沖壓機床在,于秋只需要冶煉出幾塊堅韌度更加高的沖壓頭,將各個零部件沖壓模具制做好,很快就可以將剛剛成型的合金鋼板壓成想要的鎧甲零部件,然后開始組裝。
蘇定方本以為鎧甲武器的制造,要半年以上才能完成,卻不想,他在一天時間內,就看到了過百套鎧甲組裝完成了。
若不是焦煤的產量不夠,冶煉的速度不夠快,于秋最多只需要半個月,就能讓三千鬼面騎士部換裝。
當然,有這些技術在,不僅僅是在制作鎧甲方面快速,且低成本,在制作其它制式東西的時候,也會非常快速,低成本。
比如,錢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