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種任務,是占據一條主線的任務,其潛力十分巨大,升級之后,已經卡了將近半年時間,現在于秋手中的任務,是完成一百畝燕麥種植,可獲得十斤良種燕麥種子的獎勵,不過,他并不只是想簡單的完成,因為,只要完成一萬畝燕麥田的耕種,就能夠獲得一千斤良種燕麥種子和十斤良種玉米種子。
洺州,或者說現在的大唐,其實非常迫切的需要玉米種子,因為,只有種植出玉米,才能大規模養殖牛羊牲畜,使當下社會整體勞動效率提升起來。
畢竟,洺州牛馬牲畜多,是因為于秋從系統中兌換了許多出來,而且與突厥人有較大的貿易往來,在大唐其它所有的州縣,都是奇缺牛馬牲畜的。
在于秋到了雞澤的同時,農具研究作坊的所有人,也帶著自己的研究成果一齊到了雞澤縣。
考察地形,是他們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想要于秋親自參與完成一萬畝燕麥田的耕種,首先是需要一大塊平整的田地,因為在沒有機械的時代,靠單個的犁,在只有一個月左右的春耕期里,是不可能完成這么多田地的耕種的。
將整排的耕犁和耕牛連成一體,在寬闊平整的土地上整體推進,才有一點點可能。
三十個有一丈寬的雁形六犁頭大犁,被整體排列裝釘在了一起,在這條寬達九十多米的大犁的前方,有一百二十頭系統出品的良種牛一起被架上了犁套,而且犁套也是被裝釘成了一個整體的。
雖然平均每四頭牛才分擔一個六頭犁的阻力,但是,所有牛向前的步調不是一致的,即便是在犁架上設計有一個可以通過滑輪和杠桿作用力控制來同時抽打一百二十頭牛的機擴,但最多也只能讓一半左右的牛向前的動力同時作用在大犁架上。
經過一天的組裝和調試之后,這些牛只是在平整的雪地上走了十幾步,整個隊伍就亂了,因為,鞭子雖然是通過機擴同時抽打在牛身上,但牛的忍痛能力不一樣,走步的節奏也不一樣,就像戰馬一樣,想要讓它們排列整齊隊形,保持步調一致,需要長期的訓練。
所以,訓練牛按照統一節奏走隊形,又成為了洺州第一馴獸師桑杰的任務,這些系統出品的良種牛的智力水平本來比普通牛高一些,相信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能有些成效。
于秋只是偶爾在農具研究組這邊看看,多數時間,他都是和蘇定他們一起研究馬鎧的設計。
這方面,可比給人設計甲胄還要復雜的多,因為馬不能說話,不能提意見,舒不舒服,人感受不到,得通過長時間的奔跑,看戰馬身體表面的磨損,還要通過不同的負重,觀測戰馬的最佳負重,速度,爆發力等等數據。
而一些原本用于增加馬匹沖撞殺傷力的設置,也需要謹慎考慮,在樣式上做的花里胡哨,美觀,是沒有用的,那只適合做儀仗隊。
鬼面騎士,需要的是實戰應用便捷,有效,所以,還要加入實兵對練,來觀察裝備情況,不斷改進。
當他們把這些東西當科學技術研究了之后,每天都會有一些小的進步,馬鎧最終的形狀,也逐漸成型,讓這個時代所有工匠都無法想象到的是,一套整體在馬身上看不到多少厚重鐵料的馬鎧,居然有兩百多個零件。
在馬掌上,有堅韌難以磨損的鈦鋼合金馬蹄鐵,馬小腿容易被鐮鉤槍鉤住的地方,捆扎著一條鈦合金鋼條,馬膝容易被絆馬索絆倒的地方,有一個帶著極鋒利刀片的護膝,除非是胳膊粗的大繩索,一般的草繩和麻繩如果想要絆住馬腿,會直接被馬膝上的刀片頂斷。
在馬胸上,依舊是一個帶有突刺的沖撞盾,不過,不是尖刺,而是根據馬胸的形狀,設置了一個很薄的鈦合金六邊形盾牌,每一邊與另一邊都不在一個平面上,交接的位置有凸起,凸起的位置,很鋒利。
這樣雖然沒有了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