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棱之所以讓戰艦前后保持二十丈寬的距離,是因為每一艘戰艦的桅桿上的大擺錘,可以掃到戰船十丈以內的目標。
別家的戰船,桅桿就是一根合腰粗的木頭柱子而已,誰能夠想到,洺州軍艦的桅桿,其實是一個根外部澆筑了鋼水,內部卻可以穿出一條胳膊粗的大鐵鏈的鋼包木結構。
而且桅桿是可以放倒的,底部有滾珠軸和機括可以輕松的擺動它。
可不光是主桅桿可以向前放倒,兩根副桅桿也可以向左右兩側放倒,而這個時候,甲板上的士兵就會將三個兩百多斤的大鐵錘分別掛在三根桅桿中間垂出的鐵鏈上。
鐵錘上有許多鈍口突刺,之所以是鈍口,就是怕做的太鋒利,會將一些木船板釘在上面,甩不下來。
這種根據五牙大艦上的拍桿改造的大擺錘,操作起來并不難,只要在夾板下一層的操控手得到指令,扳動機擴,齒輪轉盤和滾珠軸就會瞬間運轉,將主桅桿向左或者向右甩動九十度,甚至是直接從左到右,或者從右到左,甩動一百八十度。
而倒向兩側的側桅桿,則是能進行從左到右或者從右到左一百二十度左右的甩動,把三個大鐵錘甩起來之后,還可以通過控制鐵鏈伸出去的長度,來控制擺錘襲擊的遠近。
當然,為了避免擺錘傷到自身船身,鐵鏈伸出去的長度不能太長,只能在桅桿伸出去海面的長度的一半以內,最遠,差不多可以打到十丈距離的目標,而左右兩船相隔二十丈左右距離的話,看似松散的陣型中間,就幾乎沒有了死角。
洺州戰船這種突然之間的變化,差點驚掉了乙支文德的眼球,此時他才發現,洺州軍前面兩排的戰艦,夾板上面都是光溜溜沒有任何建筑物的,船舷則是一排可以滾動的鐵質滾珠作為倒下的桅桿的托架,基本不對放倒的桅桿形成什么阻力。
當船帆被收起來之后,這些放倒的桅桿就成了一件件重型武器,而當這種武器還可以做一定幅度的延長攻擊的時候,那就是自己一方軍隊的噩夢了。
“碰镲!~”
第一艘靠近闞棱所在旗艦的高句麗戰船被主桅桿上的擺錘掃中,整個船頭立即就變的四分五裂了。
其余遵照乙支文德的命令沖上來的小戰船也沒有好到哪里去,或是船身被掃到,整個斷成了兩截,或是因為船太矮,沒有被擺錘砸碎,卻是將船上的木制棚戶以及船上的人部掃到了海中。
在他們后面跟上來的船想要放箭還擊,可是,當他們張弓的時候才發現,對方的船還在十多丈以外,自己逆風射過去的箭,未必能對對方的船造成什么傷害。
而且,將近一丈高的船舷上,他們根本看不到人,只有旗艦的尾部,一桿可以晃動的大旗,算是做指揮用的。
他們更加想不到的是,明明對方的船已經降帆了,為什么還可以這么快的向自己這邊靠近,就算他們是順風,順著波濤在向自己這邊飄,但也不可能飄的這么快啊!
要知道,乙支文德在看到這些戰艦的威力之后,立即就下達了分散撤退的命令,排在后列的高句麗船都已經員握槳向反方向劃了,可還是一個個被他們追上來,用擺錘拍成了碎片。
因為,洺州軍的戰艦除了風帆動力之外,水下還有腳蹬的螺旋槳作為動力,擁有齒輪和滾珠軸承增加螺旋槳轉速,它的推進力可比手動用木槳劃船要快的多。
不到兩刻鐘的接戰,高句麗海軍就潰敗了,洺州軍這場順風仗,打的可是一點壓力都沒有。
前面兩排十幾艘于秋從洺州帶過來的軍艦負責追擊,摧毀敵軍的戰船,后面數十艘原本劉勝屬下的戰船,或者一些貨船,則是負責在海面上打撈戰俘。
一個個套繩在冰冷的海水里將那些高句麗人撈起來之后,立即就將其捆扎實了,甚至,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