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秋和李世民的一記混合雙打,搞的李建成是焦頭爛額,正月出兵的計劃,硬是搞到二月底了都還沒有成行。
而在海上抓了五六千高句麗俘虜的于秋,卻是在安排了一番沙門島的建設工作后,啟程返回洺州了。
有五六千高句麗的青壯俘虜在,會大大的加快沙門島的建設,未來一段時間,闞棱和劉勝會在最靠近卑沙城的嶺山島和王城島建立軍港,并且在各處島嶼上建立海產養殖,種植基地,曬鹽場等等。
當然,他們還不忘了給高句麗送幾個俘虜過去,讓他們作為信使,傳達于秋要跟他們談判的消息。
如果不來,高句麗想要在海上對外貿易,甚至想要出海打魚,都不可能,這需要通過洺州都督于秋的批準,具體需要什么條件才批準,得去洺州去慢慢談。
滄州這邊的情況更是讓于秋感覺好笑,趙河帶著五百人就把所有州縣都清理了一遍,高開道卻硬是沒有派任何軍隊來收復地盤,也就是說,于秋只用了五百人,就獲得了滄州的實際控制權。
這并非是高開道沒有領土意識,而是滄州對他來說,就是塊雞肋。
因為這么大一個州,只有幾千戶百姓,而這幾千戶百姓中,還有一大半已經被于秋收攏到了海邊,他即便是收復失地了,又有什么用?又沒有人口給他種地,貢獻稅收,將兵力和人口收攏在北平郡和蘇州境內鞏固防御,才是他的戰略目標。
于是,于秋在河口縣停留的時候,順便給李淵上了一封奏折,滄州他順帶手幫朝廷收復了,讓李淵派官來接管,前提條件是不要動河口縣沿海的海洋產業,這是洺州投資開發的,可以帶動滄州經濟,養活滄州百姓的支柱產業,動了對誰都沒有好處。
冰雪融化之后的洺州,田地其實早就已經開始種上了,雖然于秋讓人開了不少蓄水庫,但是洺州的水澆地仍然不多,所以,更耐旱的小麥才是洺州的主糧作物。
系統出品的良種小麥種子今年的種植面積仍然不大,依舊只能作為明年的種子,不過于秋給農戶們了很多有機肥作為小麥田的底肥,現在洺州所有種糧的田都是上田,加上有機肥和一些農藥除蟲,即便是種植原種小麥,產量也會比以往高出許多。
燕麥和小麥不同,產量更低一些,食用起來也更粗糙一些,優點是不挑地,生長力強,纖維含量高,更適合牲畜食用,草原上,就有很多野生的燕麥,而于秋,也是將其當做牲畜飼料來種植的,淺耕之后,撒上種子就成。
桑杰的訓練效果還不錯,一百多頭牛,在他的哨子和皮鞭下,基本能踩在一個節奏前進,于秋跟著他學習了一個時辰之后,就開始親自上手了。
被春雨淋過的田地有些松軟,九十米寬的排犁開始發動之后,只需要走上幾步,就能耕出一畝地來。
排犁上面有漏斗式播種機,每走不到半個時辰,于秋就需要停下來,將屬下們用車馬裝載過來的燕麥種子,倒入漏斗之中。
裝糧種的漏斗比較大,每次要加九十包,每包一百多斤,要不是原主將身體練的比較好,于秋又有在系統里面學習了一門初級武技,給力量加持了不少,擰起一百來斤的包包根本不覺得重,光是這個給播種漏斗里裝種子的環節,就能活活累死他。
一個上午下來,效果還不錯,耕種了一百多畝,到了下午的時候,于秋就更加熟練了,直耕種了兩百多畝,讓一整天的耕種數量達到了四百畝,這才停下來休息。
“照這個速度,三月下旬我就能完成一萬畝燕麥田的耕種,你帶人去山莊那邊,幫我將河坡上那塊地整出來,肥力都下的充足一些,用河泥和腐土做好營養缽,我到時候又有好東西種。”于秋在臨時休息的房間里泡了一個澡之后,對侍候在一旁的于安吩咐道。
“又有好東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