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沖三兄弟和李承乾在洺山書院上學的第一天,就愛上了這里,為什么呢?
因為,這里每天只有一節語文課,相比于在長安的時候,一天八節以上的語文課,背不好,搞不懂,還要受到各種懲罰而言,這里的學習簡直是太輕松了。
當然,有這種感覺的,還不止是他們,程處默三兄弟和尉遲寶林,還有武家兄弟這類讀起書來就感覺腦殼疼的權貴子弟都感覺很輕松。
第一堂課,老師只是教會了他們學讀寫拼音,每人發了一本練習本,讓他們寫滿,就算完事了,這對于七歲的孩子來說,幾乎沒有難度。
下課了之后,就是所謂的副課了,副課干什么呢?
每個班都不一樣,程處默他們所在的三班,是去操場學騎自行車,這對于他們這些孩子們來說,簡直就是玩耍嘛!
當然,他們不知道的是,玩耍,也能體現出他們身上的一些特質和能力,比如,有的人只用了半個小時就學會了騎自行車,而且騎的很六,有的人,卻是一節課學完,還完不能上車。
這會看出他們之間,對于操作方面的學習能力,對平衡的控制能力,和膽量的差距。
而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的名單,會被老師和班干部單獨列出來,程家三兄弟和尉遲寶林,就紛紛上了操控類優異生的名單。
再有像隔壁四班的學生,就被老師帶到了手工模型組裝教室,在這里,有海量的木制小零件,和一艘由這些零件組成的大船的完成模型,教室四周的黑板上,畫的是用零件組裝成大船模型的步驟,老師跟他們說了一番要求之后,就任由孩子們自己操作了。
同樣,誰能根據圖紙,快速的將船組裝出來,又將會被老師記錄在冊,作為一個月后,建議他們選擇選修學科的依據。
類似的副課有好幾十個類型,包含各類學科,所有的學生,在一個月內,都會對所有的類型,有三堂課以上的接觸,老師會根據統計到的情況,給出一些建議。
連續三天的教學,逐步讓學院的老師和孩子們適應了之后,于秋才出了小閣樓,往洺津渡去會見吞彌阿魯。
吐蕃在未來的幾百年里,會關系著整個亞洲的安定,于秋經過幾輪的考慮之后,對于自己想要達到的談判效果,已經有了腹稿,同樣是在洺津渡的于氏大酒店內,于秋再度見到了吞彌阿魯和噶爾東贊。
“兩位的身材厚實了許多,想必是我洺州的美食,很得兩位喜歡啊!”于秋客套了一句道。
“那是自然,洺州的美食冠絕天下,還沒有哪個來到洺州的人能夠抵擋的住的。”吞彌阿魯用有些蹩腳的燕趙腔漢語直接向于秋回答道。
在洺州生活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他的漢語水平算是有了不小的進步,對于這點,于秋并不意外,相比較而言,噶爾東贊學習漢語的速度,那才叫驚人,現在,如果不是他的外貌和裝扮和洺州本地漢人有差異,大家一定會覺得他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洺州人。
“我的時間不多,就不和你們繞彎子了,你們回答了我幾個問題之后,我再根據你們回答的內容,向你們提我洺州釋放赤拉蕃增和一部分赤拉部青壯的條件。”于秋開門見山的道。
“于都督請問。”吞彌阿魯點頭道。
于秋正色的看向吞彌阿魯道,“你們贊普想要統一吐蕃諸部的目的是什么?”
吞彌阿魯沒多想就答道,“自然是解決內部紛爭和消耗,讓大家安定下來,不再相互攻伐死人。”
“那么,你們統一了吐蕃之后,不再有內部紛爭和消耗的情況下,你們的產出,能夠養活的了你們近百萬的人口嗎?”于秋再度問道。
聽到這個問題,吞彌阿魯就沒有剛才回答時那么輕松了,因為答案是,養活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