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擬了一封軍令,任命蘇定方為討高主帥,董放為總參謀,征調室韋,契丹,靺鞨,奚四大從屬部落各三千騎兵,向北平郡進兵。
又任命李道宗為東路先鋒,張公瑾為南路先鋒,羅成為北路先鋒,王君廓為西路先鋒,從四個方向往北平郡合圍,切斷高開道一切外逃的路線。
草擬完軍令之后,于秋從辦公室出來,卻發現劉政會等人還沒有走,“幾位這是還有什么事?”
“于都督,玉米種子和種植技術還沒有交割呢!”劉政會提醒道。
“哦,這樣啊!那大家隨我去一趟山莊吧!我可以給十石玉米種子給朝廷,不過,種植方面,得等明年開春之后,我派專人過去現場教授,這東西馬虎不得,如果這期間朝廷有什么變故,可別向我抱怨這玉米在關中種不出來。”于秋好像才想起這事情的模樣道。
朝廷讓他先滅了高開道,才給他封王建國,他也必須要有一些反制手段才行,萬一到時候搞出了什么烏龍,扯皮可就不好了。
十石玉米種子,一千二百斤,倒是比之前給小麥水稻種子的時候大方些,超出了劉政會等人的預期,他們倒沒有什么異議。
于是,一行人打馬驅車往山莊趕去,這邊,經過了幾天晾曬的玉米種子,已經非常適合收儲,于秋讓人給他們裝了十石,就打發他們走了。
“公子,架設電線桿的施工隊過來報告說,從洺津渡往武安縣的電線已經部架設通了。”于安在劉政會等人走后,適時的向于秋匯報道。
“是么?那讓他們再從洺津渡架設一條線路到書院和山莊,將庫房里的電報機送一臺到書院我的小閣樓,我安裝好了山莊的這臺之后,會去武安縣和書院安裝,你也得學會使用這個電報機,以后,就可以在山莊,隨時將消息傳遞給在書院或者武安縣的我了?!庇谇镉行@訝的道。
想不到一百多里的電線架設,幾百人的施工隊不到一個月就完成了,這樣的話,他的技術經驗類任務,就又可以再刷一輪了。
電報機的制作原理很簡單,尤其是于秋弄的這個需要人工破譯內容的電報機,在以專門印好的九個字一排的千字文為破譯藍本之后,聽電流聲,按照排數,找第幾個字,就會很簡單了,通常,三串滴滴聲響,就能準確的代表一個字。
于秋按照早就設計好的拍電報的方式,給于安和他準備用于電報事務的幾人演示了幾遍之后,他們自己就可以根據于秋畫出來的標識,慢慢一個字一個字的拍了。
不過,于秋又教了他們一種方式,那就是先把一則消息的所有字的拍擊方式在每個字下面標注好,再一次過給對方拍擊過去,對方接收記錄了所有的拍擊碼之后,再去譯本上,對照寫出文。
趁著電線還沒有架設過來,于安和幾個小伙子在山莊里練習起了拍電報傳訊的本事,于秋則是在庫房和各個研究作坊里倒騰了兩天,刷了很多材料收集任務,才準備起身去武安縣。
其實,電線架設好之后,固定電話就可以搞出來使用了。
山莊現在已經具備研發生產電話的條件,不過是聲能和電能的轉換而已,完在于秋的中級物理技術范圍以內,之所以要搞電報機,也是因為現在制作電話的成本會比較大,需要逐步等待制造技術更加成熟,或者說,洺州能夠用于生產這些東西的人才更多了之后,才能推廣開。
不然,這些精密的東西都需要于秋自己來搞,給大家做生產工人,他的生活就沒有一點樂趣了。
至于直接在系統里面兌換電話來使用,于秋壓根就沒想過,那可是需要幾千積分的。
而通常情況下,需要花近百萬貫價值的材料完成任務,才刷到這么多積分,這么多錢用來買一個電話,太不劃算了。
當然,不僅僅是電話,任何有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