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等等等等。
之所以洺州礦產集團投入了兩萬多人在這里,每天只是采三千噸礦石,那是因為他們有一大部分的人,在做采礦之外的事情,比如開新礦基地,培訓采礦工人,保證后勤,建設采礦集團的辦公樓,工人的民居等等,真正投入在采挖運上面的人,還不到五千人。
于鋼說,的整體產量比以前全靠人力快二十倍,是一點也不虛的,李世民要是想做礦產集團做的這么多事情,達到這樣的產量,沒有十幾二十萬人是難以做到的。
然而,每天三千噸礦石,能冶煉出多少鐵?一千多噸?一年多少,三十多萬噸?關鍵是,于秋還要擴大十倍的產量,也就是說,他想要達到一年三百多萬噸的產量?這怎么可能?
朝廷四十多處正在開采的礦產,有幾千戶專業采礦戶,一年才弄幾千噸鐵出來呢!
當然,他不知道是,后世我國的鋼鐵年產量,達到九億多噸,即便幾年以后,洺州的鋼鐵產量真的達到了一年三百多萬噸的產量,和后世一比,也只能算是零頭的零頭,差著幾百倍,能趕上后世的一個二三線城市就不錯了,都未必支持的了于秋造輪船,鐵路,建設高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