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于秋,則是像玩新手機一樣,對于輪船的各種操作按鍵的功能,開始啟動使用,反正在寬闊的海面上,他可以隨便開,根本不用擔心船與船之間會出現碰撞的問題。
最值得一說的是,系統出品的這兩艘船很貼心,所有的控制按鍵,都有中文提示,這就方便他理解的多了。
等一番操作下來,基本搞明白了情況之后,他就開始將船交給那些隨著夏王號一起來到這里的船員們練手了。
十天左右不間斷的摸索操作,這個內部設計比較簡單的貨輪,他們操作起來基本就沒有問題了,真正要全盤掌握這些船的機械原理,還得等洺山書院的那些學生們學成了之后再說,后續,于秋最多再兌換幾艘這樣級別的貨輪和客輪出來,解決各個線路的基本運輸問題,主體在水路上來往的船只,則還是以造船廠出品的船為主,讓他們不斷的摸索,改良升級造船的技術,才是這個行業能夠長期發展下去的基礎。
船上的電子計算機,成為了狗兒最喜歡的玩具,于秋在系統里面查看了一下,一個只需要五百積分,于是他又兌換了幾個出來,一是給狗兒用,二是給夏王號上的測算手用,有了這玩意作為輔助,他們計算起來,就會精準快速很多。
于是,幾艘船上不時的會出現‘歸零,歸零’這樣的聲音,響的李世民心亂如麻,一問于秋這東西的造價之后,他頓時失去了購買的心思,五千貫一個,足夠他請很多賬房來給自己算一年的賬了。
當然,他沒有想到的一個問題是,李唐能寫會算的就只有那么多人,當你各行各業都需要用,需求大于現有量的時候,還請的到人嗎?
于秋只需要給每一個集團需要計算賬目的部門配一個這樣的計算器,就能節省下至少一二十個能寫會算的人,尤其是銀行方面。
而用這些省下的人來做其它的工作的話,就將更多的項目和業務支撐起來,沒辦法,夏國就是這么缺人,每個集團的業務量都那么大,全國就那么一兩千個人算是能寫會算一類的,根本分不過來,哪怕是用五百積分兌換計算器,目前對他來說也是非常劃算的,這東西,甚至能讓一些剛剛脫盲的普通人達到一個高級賬房的水平。
所以,在稀有礦物收集的足夠多,不用擔心物資點不足之后,于秋直接花了十萬積分,兌換了兩百計算器出來,讓完成了物資運送和地面補給任務的一些親衛送回洺京去,發放給各行業各使用。
元宵節這天,于秋在海邊,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宴會,邀請了蘇州,杭州,越州,以及周邊十多個縣,近十萬人到被他取名為上港經濟區的海岸邊,舉行一場盛大的聚會。
讓很多民眾,看到了運二號貨輪的強大運力,甚至,上船感受了一番它的速度,告訴這些地方的百姓們,未來,這里將會有什么樣翻天覆地的變化,總體意思,當然是忽悠大家跟著自己一起干。
這一番活動搞下來,效果還是不錯的,直接簽約了兩萬多工人,另外還有一萬多人,想要將家里田地安排好了之后,再來這邊做工。
三州十幾縣,總工也就幾萬戶百姓,一下子組織起兩三萬青壯來,幾乎讓八成以上的家庭,都有一個人到上港經濟區來做工了,這幾乎達到了于秋最佳的預期效果。
最終,在收割到了十幾萬系統積分之后,于秋給所有簽約的工人預付了一個月薪酬,并且跟大家約定好了,二月下旬,江南這邊的春耕結束之后,大家一起趕過來開工。
這期間,李世民要搞定一些朝廷方面的文書,于秋則是需要對特區的整體規劃,做一些設計,各種工具原材料,也需要從夏國的工坊運輸過來。
兩艘貨輪成為了飛艇的補給,和慰問物資運送船,清空了貨物的夏王號現行一步,去打前站,從飛艇的艙房里搬出來,住進了貨輪的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