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這邊有新增。
夏國依舊是四名議員,占聯合執政聯盟議會四張表決票。
李唐則是因為倭島,大小琉球,黨項諸部和吐谷渾舊屬的人口增加,總人口數量達到一千三百五十萬以上,增加十四名議員,加上三名基礎議員,就達到了十七議員,占聯合執政聯盟十七票。
高句麗沒有什么變動,依舊是八名議員,占聯合執政聯盟八票。
突厥三大汗國和吐蕃,新羅,都是四名議員,占聯合執政聯盟四票,百濟國,則是只有三名基礎議員,占聯合執政聯盟三票。
首輪的集體會議,所有產生的規章制度,都有于秋這個大家公推的盟主發起,所有議員共同投票決議。
很快,各國就將議員的名單遞交了上來,除了高句麗存在爭議之外,其它各國,都是早就擬定好了的。
于秋早就對高句麗可能出現的情況有所預估,并且做出了應對方案,那就是由其它已經確立了議員的成員國議員,投票來確定高句麗國內有爭議的議員名單。
“大家都知道,我們聯合執政聯盟,推舉議員到聯盟內來議政,主要是想解決各國的生產生活,商業經營等等各個方面的問題,需要社會各界,掌握了專業領域知識的人共同參與進來。
所以,我希望大家根據他們的履歷,特長,來投票決定他們是否能夠成為聯合執政聯盟議員,或者備選議員。
按照我之前擬定的細則,如果各國推舉的議員,不能勝任聯合執政聯盟議會的工作,我是有權利要求退換議員的。
所以,即便是落選了,你們也將會是備選議員,各國,也都應該選定一些不同行業的人,作為備選議員。”在主席臺上的于秋緩慢的將這段話講出來之后,臺下頓時一陣嗡嗡嗡的響聲。
很快,已經被選定為聯合執政聯盟議員的人,就舉手發言表態了,其中,作為李唐的首席議員的李世民,率先道,“我唐國全體議員支持盟主的提議。”
“我們薛延陀……”
“我們吐蕃……”
“也支持盟主的提議……”
見到其它所有國家都表了態,高建武和淵太祚,便只好將他們所有提議的十六人的履歷表,遞交到了于秋的手中。
很快,所有國家的議員,就根據這些履歷,開始勾選自己認為可以加入議會的高句麗國議員的名單。
當然,其實大多數人,都是跟著于秋的選擇在選擇,最終,由高建武推舉的八人中,于秋留下了五人,加上由淵太祚推舉的八人中的三人,算是即給高建武留了面子,又給淵太祚適當的做了一些爭取。
至此,九國,五十二名議員全部誕生。
而這些議員要做的第一項工作,就是表決,是否同意新申請加入聯合執政聯盟的八國加入。
這也基本上是走一個過場,只要于秋舉手同意的,大家都會舉手同意。
很快,超過了五十萬人口,沒有達到一百萬人口的林邑國,就增加了四名議員到議會之中,龜茲,于闐,高昌,小勃律四國,則是只增加了三名議員,吐火羅,西突厥,可薩汗國也都增加了四名議員到議會之中,致使議會的總議員數量達到了八十人。
這些國家,基本在早前幾天,就已經看過了于秋為聯合執政聯盟起草的總章程,現在,這些章程中的規條,于秋也要拿出來公開的走一遍過場。
首先,于秋提議,所有議員集體宣誓,在聯盟內,所作所為,一心為公,為所有成員國的利益著想。
而等所有議員跟從于秋宣誓完畢之后,他就開始按照事先擬定的章程,提議大家表決第一項規定,那就是聯合執政聯盟所有的公文,會議用語,都將使用漢字,漢語。
這一項所有議員很快就全體舉手表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