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最終同意了李世民的請求,然之后,他們父子在于秋這里借走了五千萬貫,另外,于秋以個人名義,給朝廷捐款了兩千萬貫,用于在關中所有的州縣建設希望小學,算是撫平了李淵父子心靈上的創傷,也跟他們交換了很多政策方面的便利。
總體算下來,基本就是于秋沒有要這五千萬貫貸款的利息,他正好借此機會,刷了一把聲望,因為這東西,是能夠回饋給于秋積分的。
夏國銀行在長安有分行,所以,這些錢并不需要洺京的總行出,而且,為了讓李唐的經濟特區建設的更加順利,于秋在各方面對于他們的捐贈還不少。
比如,用來開荒的各種農具,還有用于修路,建房等各種基礎建設的工具和技術等等,按照于秋的原話說,明年關中最好別種田,直接召集百姓們去搞這些開發建設,或許會更好。
因為,今年再度小旱,其實預示著明年的大旱,這次大旱,造就了歷史上貞觀初年的那次席卷全國的蝗災,然而,這也是李唐全面推動建設的一次機會,危與機,一向都是并存的。
反正現在李唐境內種植高產作物的地方有很多,不缺水的山南道,淮南道,江南道,甚至嶺南道的糧食產出,都足以供應關中和北方容易受到旱災侵襲的地方食用的,夏國的輪船,能夠輕松的將糧食轉運過去。
次日一早,夏國的廣播電臺就播報了于秋捐款兩千萬貫,在李唐建希望小學的事情,頓時給于秋爆了十幾萬積分,等于是把于秋前段時間用來學習技能的積分補了回來。
而之所以能爆這么多積分,是因為李唐治下在夏國做工的青壯工人至少有八十萬以上,其中關中人就有近二十萬,這項捐款,涉及到他們所有人的利益。
因為廣播里說的清楚,這筆錢,是支援李唐在關中普及教育的,普及的意思就是,無論男孩,女孩,知道滿七歲,都要在學校接受至少五年與夏國的小學相同的課程的教育,而且,學習成績優異者,有可能會被夏國洺山書院錄取為特招生,免除一切學雜費。
此外,電臺還報道了李唐的一系列政治改革舉措,將葦澤關方圓五百里設為承州,葦澤關城為承州治所,并與巂州,寧州,登州,泉州,廣州,交州,新州等七州一同劃為經濟特區,李唐朝廷專門在夏國銀行貸款五千萬貫,用于關中和這八大經濟特區的基礎建設。
最后就是所謂的經濟特區的免稅政策了,這些政策可是聽的正在夏國的各國商家一陣興奮,連早餐都不吃了。
二十年內,農工商稅全免,二十年以后,再看情況決定,最多半稅。
而且在這些經濟特區投資置業的規模超過一萬貫以上,會白送長寬三丈的城區土地,投資職業規模超過十萬貫的,白送長寬三十丈的城區土地,投資職業規模百萬貫的,白送長寬三百丈的城區土地,依此類推,經濟特區的城區,不設邊界,來多少錢的投資,都有土地給你。
而且,夏國二十八大集團,以及夏國銀行,將在一年內,分別進駐這些經濟特區開設分廠,由于農工商稅收全免,在這些經濟特區產出的貨物,將會出現一定程度的降價,分地區產出不同,可能只需要夏國現在的商品八成左右的價格,就能在那些經濟特區就近買到很多種貨物。
這對于商人來說,可都是好消息。
比如,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他們今后將只需要走幾百里海路去登州,就能以八成的價格,買到在夏國購買的同樣的貨物。
龜茲,于闐,高昌等國,只需要走三千里左右的路到寧州,就能以八成左右的價格,買到夏國的貨物。
其它各個方向的國家亦是如此,最關鍵的是,他們賣給李唐或者夏國的東西,也不需要多走幾千里到長安或者夏國本土了,在這些作為口岸的經濟特區,他們就可以